第四十四章 剑回旋(第2/3页)

女娲娘娘也不多说,眼中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目送李随云远去。

通天道人看了女娲娘娘一眼,轻轻摇头感叹道:“清虚是拼命占便宜,宁死不吃亏地主。你连番算计于他,他都忍了下来,心中怕是憋了股火,一朝爆发,必然势如雷霆,你好自为之罢。”说罢,他将足以顿,自然升云,托着他慢悠悠的出去了。奎牛慢吞吞的跟在后面。

女娲讨了个没趣,淡淡地笑了笑,随即挥退众多妖族,让他们自己去忙立国之事。

********************

**************************

儒家的人虽能证道,但成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孔子显然是个异类。他创立了儒家思想,有教化苍生之功德,可以说已经有了成圣的条件。只因天机被人颠倒,老子未尝算出孔子这个异类,虽是先于孔子降世,却在教化万民上,被孔子占了先机。虽是其道暂未曾大行于世,但功德早被占了大半。

孔子虽有大功德于世,也勉强摸索到仙道边缘,却不得其法,只在门外摸索。他也曾去周都拜见老子。老子神通广大,一见孔子,便知自己失了先手,他强窥天机,总算是算出孔子命中注定,有成圣之时,也不愿意结下恶因,种下恶果。当即指点了老子一条名路,他欲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需得积累功德。

孔子得了老子指点,端的是如拨云见日,他自知自己功德不够,也不敢多迟疑,便带着门下贤达弟子七十二人,周游列国,以求教化万民,积累功德。其道虽未能到大行于世之时,但也委实积累了不少的功德。

儒家思想,已自成一系,这孔子占了先手,端的事气运绵长,李随云忙于和西方教的两位圣人争夺妖族皇帝正统,委实分身乏术,结果让他以功德证道,成了天地间新的圣人。

孔子成就的圣人之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份。他与其他圣人不同。别的圣人,要么是道法通玄,要么是神通广大,可唯独这孔子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只养了一口浩然之气——他是众多圣人中,最弱的一个。

不过蚂蚱腿再小也是肉,他虽然是圣人中最弱的,但也使圣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的地位都要比那些准圣要高地多。最起码他不是准圣人能屠得了的。

孔子默默地坐在大雪山山顶,面沉似水,他知道自己成功了,心中却没有多少兴奋。他看得比别人看得要远得多,尤其是成为圣人以后,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双方实力的差距太大了,差得绝不是一星半点。他知道自己现在能作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人,等待机会,再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荣光。

孔子心中多少有着一丝丝的忐忑之意,在这之前,他虽然摸索到了成仙的规律,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从仙人直接跨越到圣人,这中间可不是跨越了一步两步这么简单,他这几步跨越得太多了。让他一时间根本承受不了,刚成圣的一刹那,因为它没有控制好自身的力度,直接将一座山峰化为齑粉。此时的他已经不敢随便移动了。

孔子身边,有几个昊天帝派来的金仙,这五个金仙都是昊天帝的心腹。一直对众圣心存顾忌,打着自己的主意的昊天帝看到一个新圣人出世,心中如何不喜?他如今只想和对方好好的联络一下感情,若对方真能为自己所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他眼中,孔子就如同初生的婴儿,对仙界的事情一无所知。只要自己引导得好,他很可能会成为自己最得力的手下。

那几个金仙得了昊天帝的告诫,着力奉承着孔子,努力拉近彼此的关系。孔子一边听着,一边过滤着这些人的话。

在他落魄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隐士告诉他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对于这些奉承的小人,他并没有太多的心情搭理,他不明白,为什么看上去很好的仙人也会这么势力,如果这样的话,仙界和人界又有什么分别?他感到在他心中,原本异常高大,让人异常憧憬的仙界高大的形象一下子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