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2章 青色龙气(第3/3页)

“正常行政令,由丞相、御史大夫签署,再交给皇帝签署确定,至于行政和法律方面,涉及到圣旨的范畴,同样由丞相、御史大夫、大司空、廷尉、大司农上书签字上书,由皇帝吩咐秘书处按此起草,盖印,不能皇帝先签,让内阁驳回,而中旨照样有法律效果。”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且有着监察权,其属下最重要的就是二个——刺吏和审计令。”

“大司空掌管中央和国家性工程——园林、宫殿、水利、交通,但不负责对地方官衙修建。”

“廷尉负责司法和监狱。”

“大司农(治粟内史)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掌握国家田宅资料,执行田税。”

“商奉令掌握全国海关、陆地关卡、商业的法律,以及征收商业赋税。”

“奉常令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吏书令推行纸张和印刷,使书籍相对廉价的普及,确定吏员教科书,建立科举确定吏员考试,以及官吏人事档案存档,教科书自编教材,以算术,农科,工科,商科,法科为重要内容,现有的推荐制和捐钱入仕为科举补充,在郡县,设县学和郡学,设低级学官。”

“典客令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

“审计令专门统计国家各个数据的单位。”

“在地方制度保持虚州实郡县,州刺史秩千石,周行郡国,查探政情,但是仅仅是单纯的地方监察官,其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奉诏专司审计’,又延续旧二汉的‘奉诏六条察州’!”

“郡太守皆二千石,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边郡置长史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内地不设郡都尉,以太守领兵,而边郡可置都尉。”

“县万户以上的县置县令一人,秩千石,县丞一人,掌民政、文书、仓库;县尉二人,掌治安。”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道,等级和县相当,区域类似,隶属于郡,以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为道的长官。”

“封邑继汉制,皇子封王,其国邑缩小,实际管辖范畴是乡!”

“增设散官大夫制,无职权,单纯的加薪的职司,无官职的可获官身。”

此话一落,只见这些话化成敕令,凝聚成青色,只有略有些黄,让女娲不由色变:“青色龙气,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