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第3/3页)

  杨王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又问道:“见过你母妃了吗?”

  晏薇心中一跳,依然恭谨地说道:“那天偶然路过,隔着门缝看过一眼……”

  “你心中作何感想?”杨王又问道。

  晏薇一叹,说道:“说不清……虽然可怜,但旧日种下的因,今日便要自食其果……”

  “嗯。”杨王又嗯了一声,不再说话,似是打量着晏薇。

  晏薇头低着,盯着眼前三尺处锦席边缘的花纹,很不习惯杨王这种威压的眼神,觉得微微有些胸闷,只想离开这里到外面透口气。

  “你……可曾打算过将来?”杨王又问道。

  这句问话,还是和刚才公子瑝的话题差不多,果然是父子连心吗?晏薇有些迟疑,顿了一下才回道:“身为女子,将来……也无非是相夫教子而已。”

  杨王又问道:“可曾想过嫁给什么样的人最是称心如意?”

  晏薇一阵脸红心跳,用手抚了抚鬓角,定了定神,才缓缓回答道:“不求显达富贵,但求平安喜乐,有一技之长,能助人且受人尊重,便是美满姻缘了。”晏薇说完,才发觉这段话说的似乎就是晏长楚那样的人,而自己的心愿,其实也无非是以后能过上以前的生活……“哦?大凡女子,不是想嫁给王公贵胄,就是名臣良将,你倒是与众不同。”杨王语气轻松地说道。

  晏薇蓦地想起了鹿堇,想起了鹿堇的丈夫,想起了被打晕的姜国兵卒,不禁脱口说道:“良将虽好,但连年征战,夫妻不得团聚,一将功成,身后是累累兵卒的白骨,每一副白骨身后都有垂泪的妻、无父的儿。‘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杨王一笑:“说得好!但你若不用兵,别人会对你用兵;你不先用兵,等别人准备万全先发制人你便无力抗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到时候受苦的,还是亿万生民。居安若不思危,国君之罪也!务求国力强盛,人不敢对之用兵,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晏薇不知道怎么接口,也许,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国与国之间不能相安无事,非要打个你死我活呢?

  杨王却并不知晏薇心中所想,沿着自己的思路又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务求一击必中,才能少有杀伤,于敌于己,皆有好处,此所谓‘仁兵’也。”

  晏薇细思杨王所说,果然也有道理,先发制人,一击必中,这样便可使两国百姓少受征战之苦。

  杨王又问道:“你曾经去过姜国,有何感受?”

  “只觉得很新鲜,处处与杨国不同。国与国就像人与人一样,每个都各具特色,和杨国比,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晏薇语气轻松地回道。

  杨王又是一笑:“哦?那你说说,姜国哪里比杨国好,杨国哪里比姜国好?”

  看杨王神色霁和,晏薇也逐渐放松了下来,微微一笑说道:“姜国的丝绸品种繁多,刺绣巧夺天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可是他们国家缺盐,食物寡淡无味,烹调手法也只有蒸、煮、炙、烤简单几样,不像我国,饮食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所以说,姜国胜在衣,我国胜在食。”

  杨王又问:“若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姜国,还是杨国?”

  晏薇抬起头,直视杨王,说道:“我是杨国人,当然愿意生活在杨国。”

  杨王点点头,又道:“听说你见过姜国的太子阳?”

  晏薇一惊,随即想到那日四人曾与龙阳交战,想必父亲复命的时候曾经提及,于是说道:“是,曾经与他正面对敌。”

  杨王还想再问,突然公子瑝进入殿内,杨王便止住了,问公子瑝道:“怎样?有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