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姜离之殇,妾奴之乱

  黎启臣一声长叹:『后来自然是被镇压下去了,所有的男性妾奴不是被处死,就是被发去筑城做苦工,女性妾奴也各有刑罚,但依然留在尚林苑……』“是姜国‘三匠妾奴’的后代?”黎启臣接口道。

  乌阶抿着嘴,眼里已经有了泪,转过身,低着头,继续拉车,脚下的泥土上有泪水的湿痕,随着那双赤足的行走,滴滴滴落。

  晏薇心中恻然,但又全然不知因果,于是小声问道:“那是怎么回事?”

  黎启臣道:“那应该是你出生前一年的事情……那时候,我国与姜国交战正酣,那姜国不敌我国,欲奉上三百妾奴求和。而我国此时也恰逢灾年,国内洪水肆虐,且那时大王的两个嫡子……四公子和六公子……相继身故,大王以巫卜定天意,决定退兵,便允了姜国的议和之请,收了那三百妾奴。”

  晏薇问道:“那‘三匠妾奴’又是什么意思?”

  公子琮道:“这是我国和姜国风俗不同闹出的误会,议和当时只说是染工百人、织工百人、绣工百人。这三匠在我国都是女子担当,通常议和,多以女子玉帛为信,因此官书中就称为‘三百妾奴’,谁知在姜国,染工都是男子,织工男女各半,只有绣工才全部是女子,因此这三百人中,男女各半。虽说‘妾奴’二字,也可指代男女奴隶,但官书中最后还是补上了‘三匠’二字,通称为‘三匠妾奴’了。”

  晏薇奇道:“议和的奴隶,不是应该留在禁苑吗?怎会跑到民间?”

  黎启臣道:“原是留在尚林苑织造处的,但转过年来,这些妾奴便趁大王田猎、看守松懈之时,举事暴乱了……”

  晏薇叹道:“为何要这样?议和的奴隶,代表了一国之信,应该安安分分才对,这样闹起来,岂不是无信无义吗?”

  黎启臣摇头道:“我也不知……”又用征询的眼光看了看公子琮,公子琮也微微摇了摇头。

  “我却知道!”乌阶头也不回,还是继续拉车,但声音却清清朗朗地传来。

  “哦?你倒说说。”公子琮语气平和,似乎并不在意乌阶没有主奴之分的无礼。

  “我就是那一年生的。那一年……尚林苑的三匠之中,有很多女子都怀了孕,她们大多是被那些黑衣侍强暴的,少数是和我娘一样,找了男匠人嫁了,无媒无聘,也好过遭受凌辱!”乌阶咬牙切齿,声音嘶哑,语气中充满了愤恨。

  黎启臣默然不语,这样的传言,他是听过的,但没有人能证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此以后,宫禁中的黑衣侍改了遴选规则:此前都是在兵卒之中择优录用,此后便改为在贵族士大夫子弟中遴选,年龄也更低,十三岁便可加入,到十八岁便另行委派官职。自己也是在数年后挥别了盐湖地方,离开了童率和师父,进入宫中为侍。

  “后来怎样了呢?”晏薇还是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

  黎启臣一声长叹:“后来自然是被镇压下去了,所有的男性妾奴不是被处死,就是被发去筑城做苦工,女性妾奴也各有刑罚,但依然留在尚林苑……”

  晏薇转头问乌阶:“那你又是怎么流落到这里来的呢?”

  乌阶还没回答,公子琮接口道:“那是因为十年之后,他们再度生乱,趁着地震逃亡了。”

  晏薇奇道:“那又是怎么回事?”

  公子琮道:“那姜国惧怕我国兵威,便与齐国结盟,齐国答允结盟的条件,就是要求姜国刺绣一幅巨幅的齐国山川舆图。可姜国绣了两年,也没有成功,反倒是主持刺绣的姜后病逝了,于是齐国和他们断了盟。我国再度出兵攻打姜国,这一次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围困姜国国都数月有余,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北面的缙国犯我边境,我军只好从姜国撤兵,挥师北上。此时举国征兵,又是禁侍人手短缺疏于防范之时,更遇到地震,震塌了尚林苑的院墙,这些妾奴便趁机逃亡了。那时国无兵力搜捕,只得号令全国,凡见到颈上有双龙烙印之人,人人得以奴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