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家书(第2/3页)

王林站在那里许久许久,他转过身,目光看向身后山下,在这个位置,他可以看到苏城,可以看到苏城内,苏道的府邸。

一股浓浓的惆怅弥漫在王林的心中,他迷茫,这个世界,他始终在思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是自己的前世,是自己的轮回,还是一场梦。只是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去解释清楚一切现象,仿若真与假之中,那万古长存永久的圆圈,让人找不到起点与终点,分不清了。

在这第十七年的半个月后,苏山之上那孤坟旁,又多了一座坟,他们,不再孤独了。

苏道死后的第三年,王林三十九岁。

他的父母,也在多年前,被他从山村接来,只是父母习惯了山村的生活,对于苏城很不适应,住了几个月后,便还是回到了家乡,在那山村内,过着平凡的生活。

在王林三十九岁的这年冬天,王林站在院子里,看着那飘来的雪花,接到了赵国皇帝的圣旨。

这是苏道死后这三年,第五道圣旨。

五道圣旨内容大致相似,但言辞却是一次比一次华丽,所说均是要让王林去京都,去做帝师。

二十年的时间,王林的名字,在赵国士子之中崛起,他尽管在这二十年从未离开过苏城,但每年的科举之士,都会来拜访,听闻教导。

这一切,与苏道有关,但同样的,也与王林自身有莫大的关联,在这二十年中,一些达官贵人,一些书生举子,在他们的拜访下,均都被王林的言辞折服。

世人皆知,王林为苏道大儒传承,尤其是苏道死后,这一点更是深入人心。

只是,凡事并非绝对,还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并不认可王林的存在,他们认为,王林不配称之为大儒,其中便以赵国皇帝为主。

这样的声音,在苏道死前只是零零散散,可在苏道死后的这三年,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最终在王林沉默的这三年内,变成了一片质疑之音。

这种事情,王林并未理会,他平静的生活,与大福为伴。

王林的沉默,让那些质疑之人更加放肆,他们承认王林是苏道门生,但他们却认为,王林是沽名钓誉之辈,不配称儒。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慢慢此事衍变更为剧烈,甚至整个赵国都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对此,王林依旧没有理会,他看那日出日落,看那春秋交替,感悟天地,明悟因果,寻找生死与真假的迹象,追寻一切的起点与终点。

尽管他自己也处于迷茫,但他却不断地去体会人生。那些纷杂之事他不想去理会,他更不愿去证明什么,这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如孩童在玩耍,传出口舌之争。

只是,他越是沉默,则呼声越高,更为致命的,则是苏道其余三个门生中,除了那当年的苏三,他已然年迈病入膏肓,可其余两位,却是均都站了出来,质疑王林。

如此一来,赵国士子一片纷乱,甚至波及了寻常百姓,那纷纷扰扰的声音,如同一场风暴,横扫赵国。

更有人找出了二十年前王林科考秀才时的考卷,大肆批判之中,以王林只是一介秀才之名,狂妄的指责肆虐。

在这样的杂乱呼声下,赵国京都的圣旨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如雪花一般来临,直指王林。

甚至更为过分的,则是波及到了王林的父母,他的父母已然年迈,原本可以安详晚年,且受到敬仰,只是如今,在这不断地呼声下,就连山村里的走夫也不知为何知晓了此事,传开之下,那山村里的指指点点,让王林的爹娘心里升起了一股愤怒之气。

老人本就上了年纪,这一气之下,王林的父亲病倒。

这一年的冬天,王林站在院子里,手中拿着一封家书,那家书是他母亲找人写下,托其四叔派人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