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送你超生(第3/4页)

因为这样的地位,所以白马寺,在胡教盛行的北方,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至今没有被大规模损坏。

白马寺的由来颇具神话色彩,当初汉明帝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最后二位天竺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对于李志常而言,白马寺的神秘色彩,于他毫无相干之处。

不过前有地尼,后有魔帝谢眺,都曾在白马寺问道,足见里面还是有些名堂。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占地足有数十亩。因为北方佛法昌盛,所以许多佛门高人,都潜藏此地,可谓佛门的大本营。

虽然其中分为不少派系,但是一旦遇到外敌,大抵还是能够齐心协力。李志常站在一处高岗之上,可以看白马寺的布局散而不乱,不规而整,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风格古朴,同时又十分庄严肃穆。

佛教能够大行其道,跟它寺院宏伟庄严,倒也有些关系。

李志常望气完毕白马寺整个格局,对其中潜藏高手的气机了如指掌,然后自高岗而下,直到白马寺山门。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圆月高悬,平滑如镜,月华洒将下来,夜景美不胜收。

不过天气寒冷,倒也没有什么僧人会学南方名士风流,秉烛夜游。

李志常穿门过户,毫无阻碍,很快就到了后山,此处极为幽僻,又是一片紫竹林,常年氤氲围绕,即使有人误入其中,也会不知不觉转出来。

李志常自不会为这片紫竹林迷惑,飒然而入,很快就到了林中一片空地,面前是个石洞。

两边一副对联:

慈航本是渡人舟,无奈世人不上船。

大意便是众生执迷不悟,菩萨来帮他,也不知接受;教他正法解脱世俗,他也不听,他也不信。

李志常洒然一笑,落在幽清的紫竹林中,倒是不愁没人听见。

阿难自旁边的竹林中走出来,高喧一声佛号道:“见过太乙道尊,不知道尊笑什么。”

李志常道:“单从此联便知地尼有些狂妄。”

阿难眯着双眼道:“地尼乃是前古的仙佛级人物,学贯佛道,盖压一代,即使道尊生在她那个时代,也未必不被压制,为何道尊却说她狂妄。”

李志常杀气腾腾道:“连自己都度不得,如何渡众生,这不是狂妄,那是什么。”

阿难合十道:“那道尊又何必来寻地尼渡人之法,又何必要进洞观摩地尼残影。”

李志常冷笑道:“来与不来皆在我心,看与不看,也自由我。即可观沧海之辽阔,也可注目微尘,阿难道友不知我说的可对。”

阿难叹息道:“大道之争本就不在口舌,阿难和道尊徒逞口舌倒是多余了。”

他也不说那什么一年的飘渺之约,毕竟对两人而言,该出手时就会出手,不会拘泥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李志常漫吟道:“明月紫竹林,孤灯老死蝉。枯荣弹指过,一念断尘凡。阿难道友遇上我,便是你今生最大的不幸,恕我今夜不能让你生离此地。”

阿难微笑道:“道尊所言,我亦原封不动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