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石窟宗师留秘笈林中情侣觅亲人(第5/8页)

那十条戒律只有第一条有点特别,其他九条,则是名门正派常见的戒律,不外“不许恃强欺人,不许奸淫掳掠,不取不义之财……”等等。第一条却是:“不作大明臣子,但遇外敌人侵,可为大明出力。”原来张丹枫的祖父乃是和明代始祖朱元璋争夺江山的张士诚,张士诚和朱元璋在长江一战,兵败沉江,故而张丹枫留下戒律,以不做明朝的官列为首要。怎料到有人发现之时,早已是改朝换代了。

杨华心想:“我当然不会做官。但这条戒律的主旨乃是要抵抗外敌的入侵,如今是满洲鞑子霸占了汉人的江山,根据这一条的道理,我就该和侠义道一起反抗清廷,这正是我今后该做的事。”

其他九条,更是任何一个正派的人应当遵守的立身处世的道理,杨华当然依得。于是毫不踌躇的便即跪在张丹枫的画像之前磕头。由于他对这位一代武学宗师的仰慕乃是发自内心,因此不折不扣的依照张丹枫遗嘱吩咐行拜师之礼,每读一条戒律,用力磕足十个响头。读完十条戒律,磕足一百个响头,磕得额角都肿起来了。

忽地奇迹出现,只见他跪下磕头之处,地面凹陷,裂开一个山洞,隐隐透出宝光。杨华挖开泥土一看,地下藏的是一个玉匣,四角嵌有四颗明珠。杨华这才知道,张丹枫要他磕这一百个响头,磕得原来大有道理。打开玉匣一看,里面藏的一本书,封面题的是“玄功要诀”四字。

杨华得两个师父传他的刀法剑法,对于临敌的招数所知已是甚多,但上乘内功如何修习却是未知。小时候父亲和段仇世虽曾传授过他一点入门的练功法子,后来丹丘生也教过他一些吐纳功夫,但他两位师父的内功都是介乎邪正之间,不能说是上乘的正宗内功心法。张丹枫留下的这本“玄功要诀”,显然是他毕生武学精华之所聚的上乘心法了。

杨华想道:“张丹枫是一代武学宗师,他的内功心法不知如何深奥?”果然一开头他就不懂。“子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岂能出于理、气、象乎?”文字的意思,他是大致懂的,但这几句说得太“玄”,他却不知与武学有何关系,心想:“孔子哪懂内功,为何引他的话?”

再读下去,这才知道是与武学有关。书中写道:“象者拳之形也;气者拳之势也;理者拳之功也。理气象备,举手投足,无不逾矩。”跟着把阐发这几句话的道理解释的清清楚楚,亦即是修习上乘内功“心法”了。杨华细细咀嚼,越读越是有味。只觉书中的解释,和自己曾经学过的有些地方也可以触类旁通,那是一点也不玄了。“玄功要诀”讲的都是武学基本原理,虽然只是十数页的薄薄的一本书,已是包罗万有。他以前的所学和这本“玄功要诀”比起来,有如小溪之比大海。

不知不觉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写的是:“心法领悟,可以入内室钻研无名剑法。”杨华心里想道:“玄功要诀,精深博大,要说领悟,谈何容易?但我在石林可是不能久留,还是先去看看无名剑法吧。”又想:“剑法名为‘无名’,倒也特别。听说张丹枫是天山派的始祖,为什么不叫做天山剑法呢?”

杨华踏入山洞的最前一间石室,只见两边石壁画满图形,共有十八个,画的都是各种使剑的姿势。

但只有图形,却没文字。杨华留心细看,第一个图形像是“朝天一炷香”,但这个剑式,剑尖是笔直的指向天空的,壁上的图形剑尖虽也上指,却是斜指。从侧面的某一个角度看来,剑尖倒似乎指向站在下首的敌手了。第二招像是“玄鸟划沙”,但仔细看时仍是不像。而且“玄鸟划沙”乃是转身以反手发出的剑式,杨华试一比划,根本就不可能一下子从“朝天一炷香”变为“玄鸟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