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赌酒显能(第4/9页)

缪长风找了一个靠窗的座头,凭窗眺望长江,心里想道:“可惜元超不在这儿,不知他见着了紫萝没有?”

喝了几杯闷酒,回过头来,看店子里悬挂的一副对联,对联写的是:

座客何来?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

主人莫问,借一管春风词笔,点染扬州。

用典浑成,文辞雅丽,缪长风心道:“这副对联倒是写得不错。”

邻座两个客人也正在谈论这副对联,一个说道:“你知道这副对联的来历吗,据说是国初苏州一位著名的才子吴谷人写的。有一年新春,他到这酒楼喝酒,忘记带钱,喝了酒就替酒家主人写一副春联当作酒钱,嘿,嘿嘿,那位主人也很风雅吧?”

另一个客人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有这样一段佳话。韩兄,你应该到南京玩玩,南京玄武湖也有一副名联,和你说的这个故事据说有点关连。”

姓韩那人笑道:“刘兄,原来你早就知道这个故事,我倒是在孔夫子门前卖百家姓了。玄武湖那副名联我却不知,请你说来听听。”

姓刘那人念道: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仙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韵;

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姓韩那客人赞道:“好,这副对联气韵皆胜,比吴作还好。”

姓刘那客人说道:“这是与吴谷人同时的一个无名氏之作,据说他是因为吴谷人把扬州赞得太美,心里不服气,因此也写了一副赞美南京的春联。”

姓韩那人道:“啊,这样一位才子,为何没有留下名字?”

姓刘那人道:“据说吴谷人看了这副对联,要去找寻作者,作者却躲了起来,避不见他。因为吴谷人本是前朝(明)名士,却做了本朝(清)的官。是以他不愿意与他来往。他不愿意扬名,姓名也没有留下来。韩兄,你看出了联中的感慨么?”

姓韩那客人默然如有所思,半晌说道:“字面看来似是风花雪月,隐隐却有故国之思。”

姓刘那客人道:“不错,而且这副对联开头似乎衰飒,实际一转笔间就一点都不衰飒,收拾了残山剩水,就有冬去春来的新气象了。是不是?”

缪长风听这个客人谈联论文,暗暗惊异,想道:“这两人谈吐很是不俗。尤其姓刘这人的口吻不像普通文士,却像我辈中人。”

姓韩那人默不作声,姓刘的又道:“吴谷人这副对联虽好,但我更欣赏姜白石写的这首词。”

缪长风随着他的目光注视之处望去,原来墙上还挂有一幅中堂,写的是宋代词人姜白石的“扬州慢”一词。词道: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是说明这首词的来由的:“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周室东迁,大夫行役至宗周,见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傍徨不忍去而作是诗。那是更明显的“故国之思”了。

姓韩那客人赞道:“好,词好,这段小序也好,寥寥数十字,写情写景,都极感人。”

姓刘那人说道:“白石老人这首词是在金宋交兵之后写的。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三十年,金主完颜亮统兵南侵,被虞允文击败于采石矶,扬州亦遭战祸。此词作于淳熙(宋孝宗年号)三年,距离采石矶之战已经十六年了,而扬州依然元气未复,景物萧条,是以白石老人有废池乔木之感。咱们读这首词,倒是不可不知这个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