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赠宝收徒 孪生怜玉女飞头滴血 一剑探知交(第6/9页)

冯英奇磕完三个响头,站了起来,冯广潮这才说道:“你的师祖名叫周青,是天山剑客凌未风的记名弟子!”邝琏吃了一惊,心想,怪不得如此厉害,重伤之后,随手一震,还能把我撞得发昏章廿一!

冯广潮又道:“康熙初年,凌未风被同门师兄楚昭南率众围捕,关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后来得一个清廷武士之助,逃出生天。凌未风为了报答他,就教给他一路追风剑法,认他为记名弟子(不是正式收徒)。这个武士就是你的周师祖了!”这段掌故,武林中的前辈大多知道,(按:详见拙著《七剑下天山》),冯英奇却还是第一次听说,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想不到自己父亲,竟是天下闻名的天山派前辈剑侠凌未风的旁支。

冯广潮呷了口茶,又对邝琏说道:“亲家,不是我多年来一直瞒着你,只因你是个老实人,知道了反而担惊受怕。凌未风隐居天山,清廷奈何他不得。周青可是清宫三十年来所要追捕的钦犯!”钟万堂笑了一笑,说道:“周大侠避官差,我避仇家,轻易都不敢在江湖露面,这十多年来我也几乎闷死啦!”冯广潮顿了一顿,续道:“亲家,今夜你都瞧见了,我也不必瞒你,就都告诉你吧。看来周老师一定是给强敌所伤,追骑早晚会到,我把你的外孙女重托你了,你带她们出走!你是个安分守己的武师,江湖上知道你的也不多,清廷也不会注意你!”邝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两个家伙说的那个人就是周青。”当下慨然说道:“亲家,这是什么话来?我虽息武务农,也还是条热血汉子,咱们有难同当,追骑若来,咱们合力闯出去!”冯广潮微笑道:“但望能闯出去,只是不怕亲家生气,凭着我们这几手三脚猫的功夫,只怕难以抵御强敌!”邝琏见周青尚且如此,情知所说不虚,叹口气道:“那么天一亮我就带瑛儿琳儿到滦川去找我的师哥。”

冯广潮抚了一下周青额头,见他未醒,又道:“亲家,十年前我归隐故园,江湖上朋友都很奇怪,你也问过我,那时我不敢说,现在可以告诉你了,那时我刚刚跟周老师学会了追风剑法,是周老师叫我归隐的!”冯英奇睁大了眼说道:“爸爸,为什么你学会追风剑法,却不教我,只教我六合大枪。唐师弟练的是不是追风剑法?”冯广潮点了点头。冯英奇面色不预,奇怪父亲何以如此偏心,追风剑法传与外人却不传给儿子?冯广潮似乎知道他的心思,忽道:“你懂得什么?我不想累你!”站在一边的唐晓澜双眼一红,泫然欲泣。

冯广潮拈须叹息,心想:不如说了出来,免得他们存有芥蒂。拉着儿子的手,缓缓说道:“你爹爹得祖师传授追风剑法,就是为了你的唐师弟而起的,我说给你听,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不肯教你剑术了。”

“十年之前,我在塞外漫游,一日从百灵庙经过,拟入回疆,天阴日暮,忽听得叱咤厮杀声,见十余名强徒围着一个少妇,打得十分炽烈!那少妇的剑法俊极啦,强徒中已有数人受伤,可还不肯放松围攻。少妇右手仗剑,左手拉着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只能防御,无法进攻。激战中那少妇为了保卫孩子,险象环生。我飞驰到时,恰听得那少妇大声叫道:“你们要我的性命也还罢了,如何还要伤害我的儿子?”她不叫还好,一叫出来,那班强徒的刀枪剑戟竟一齐向那孩子戳去,少妇一口剑前遮后挡,俨如一圈银虹,遮得风雨不透。可是她护着孩子,却护不了自己,只听得她惨叫数声,显然是受了重伤。我再也按捺不住,也不顾自己武艺低微,一提马缰,就从山坡上直冲下去。出其不意,刺倒两名强徒,冲入核心,那少妇见我冲来,把孩子往我马背上一抛,叫道:‘义士,孩子托给你了,你闯出去!’她剑似追风,当者披靡。我抱着孩子,奋力冲杀,仗着那少妇掩护,居然给我冲出一条血路。可是刚冲出重围,便听得背后一声惨叫,那少妇已遭了毒手!我回头一看,冷不防一枝冷箭,劈面射来,我胸口一阵剧痛,倒翻下马,孩子也给抛在地上,呱呱大哭。强徒恶叫迫来,昏迷中忽听得一声大叫:‘鼠子敢尔!’山坡上飞下一条人影,我伏在地上只听得阵阵金铁交鸣之声,又听得长笑与呼号之声杂作,我强睁双眼,以肘支地,凝神望去,只见面前无数黑影,一片银光,纵跃飞舞,乱做一团,其中有一道匹练似的白光,闪电似的在无数黑影中穿来插去,白光所到,黑影如波分浪裂,四处乱窜,那道白光激箭般追逐,霎忽向东,霎忽向西,片刻间黑影已给扫荡得一个不留,白光一收,荒野间剩下一个长身汉子,走过来将我扶起,说声:‘义士,你受惊了。’我本来痛极欲晕,见了这场激斗,吓得张口结舌,反而不觉得疼痛了,我道:‘你是不是剑仙?’那人笑了一笑,将金创药给我敷上,说道:‘像我这样的功夫,天下多的是!’这时那孩子已爬了起来,抱着那人的腿,哭叫:‘周伯伯,周伯伯,我的妈妈呢?’”说到此处,旁边的唐晓澜,眼中已泛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