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半口气

更主刑

李弘冀真的无计可施了,连韩熙载带来的这种绝办法都无法让刺客屈服,那么其他那些普通的刑法更是无法见效的。

“其实这刑审的事情太子应该和齐王商量一下,他是这行的尊长,手下有专门做这行当的高手。他要说没办法了,那才是山穷水尽。”冯延巳这倒真的是在为李弘冀出主意。

“是呀,本该是齐王和太子共审刺客,我两人是助审。现在齐王躲在一边不出面不出力,这是不愿听皇上的旨意呢还是不愿意看太子的样子呢?”韩熙载说的话带有明显的调拨意图。他已经知道李弘冀并不愿意借助刑审的机会杀死刺客,所以觉得是将齐王拉进来的时候了。李景遂出场后才会让李弘冀有所压力,这样才有可能在暗争高低时下重手让刺客一命呜呼。

但是韩熙载这一步想错了,因为随后的刑审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进行的,以致最后的局势显得危机四伏、惊心动魄。

李弘冀停审了两天,然后才决定去找李景遂的。其实不用两天的时间他就已经想好如何既保住自己面子,又可以让李景遂心甘情愿出场刑审的说辞。之所以等上两天,是因为他自己的关系。因为有军探从军信道传来讯息,说大周屯兵蜀界,偷走骆谷,包抄凤州,逼近青云寨,已经是对蜀国展开逐步吞噬的态势。李弘冀接到这消息后很是讶异,因为之前他得到的讯息全是大周兵马在南唐淮南一带不停调动,从迹象上看应该是要向南唐动手才对。南唐提高过境和出境货物税率,导致大周粮盐暴涨、物资奇缺。而南唐的淮南一带是盛产粮盐的区域,而且就连南唐自己国内,全部的用盐也都是淮南一带供给的。所以不管是于情于理、于需于求,大周都应该是兵进淮南才对。

“难道是自己之前已经看出些蹊跷,然后南北守军一起调整。既防大周突袭淮南,又防吴越策应攻袭景德镇、饶州一线。大周觉得无处下口,所以转而去攻打蜀国,以求能占地获利缓解国内经济颓势?”李弘冀想到这里心中是很有一些得意的。

“不对!自己和蜀皇孟昶是有盟约的,不要说大周已经出兵入了蜀境,就是之前稍有一些迹象,蜀皇也是会派人与我联系的。听说蜀国易货之举被大周利用,导致蜀国境内畜疫横行,这其实已经是大周拉下脸皮了。怎么这事情蜀皇也未曾有密信送来,自己反而是在户部提醒牲畜防疫的来往公文上才知道的。能想到的解释有两个,要么蜀国自己完全可以应付疫情和大周的攻击,所以暂时还用不到自己这方面的相助,要么就是蜀国看出大周此番用兵是佯攻,实际的意图可能是要转移南唐或北汉的提防心,然后突然对这两国中的任何一国下手。而从情理和需求上看,攻打南唐的可能性会更大。”

想到这里,李弘冀果断写公文到兵部,让兵部发急令至各处大营,协同各州府守军北防大周,东防吴越,西防楚地。其中大周是重点,水旱两路所有兵马都必须全部处于备战状态。吴越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南边的几处大营可以立刻拔营按步骤逐渐朝饶州、信州、歙州移动。楚地方面的当地守军必须严阵以待,虽不增兵,但防御设施必须多备。一旦遭遇突袭,必须能坚守至援兵赶到。

安排好这些,李弘冀觉得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将粘在手上的案子给赶紧了结了,这样才能专心应付可能会发生的战事。虽然之前他一直踌躇满志要显示一番自己除军事才能以外的其他能力,让父皇李璟更多地了解自己,但是遇到眼下这情况他却不能不打退堂鼓。

李弘冀霸主之才,他其实早就意识到父皇李璟让自己参与此案的审讯是另有深意的。而在他参与这个案子之后发生的一些变化,也在证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比如说本来他是可以直接发令到各大营和边关守军的,自从参与这个案子之后李璟借说审案繁杂,怕乱了头绪错了决策,让他将所有军令先写成公文发至兵部,然后由兵部统一传令,这样也可多一道把关的。说实话,从规矩上来讲,这样做确实是更加合理严谨。但从权限上说,李弘冀的权力被弱化了。只是他不敢对此提出任何异议,更不敢轻易提请退出案审,怕引起父皇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