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刀,未催人老(第2/15页)

“最后,那把刀落在了皇帝手中。”

师父幽幽叹了口气,讲那段惊动天下的往事,往事里每把刀都通天彻地,刀诀却只被刀的第一个主人默记在心。

除非,能人刀合一。

我娘用的是相思刀,相思是把飞刀。我娘本不会武功,后来我爹出了事,相思入骨,信手一挥间飞刀离袖,缠绵里例不虚发。

而皇帝想长生,比任何人都想长生,长生刀便开始发挥效用。

囚犯死了一批又一批,战俘再也不会被放过,天地一片肃杀,古时连坐的律法被重新启用,每每都是皇帝亲自操刀。皇帝武功越来越高,操劳过度的身体却丝毫不见老,天下人人寒心,却无人敢言。

师父顿了顿,望着我,说得很慢,“不平则鸣,接下来的事情,你一定要记住。”

我咽了口唾沫,重重点头。

师父告诉我,这么多把刀里,有一把刀能带来真正无敌的武功,却没有人用,也没有人抢。因为那把刀,叫正道。

人们最后见到那把刀,是在一个破落秀才手里,秀才人到中年,在小村子里的私塾教书。无独有偶,那个小村子,恰是我爹和师父的栖身所在。

一个村子里的人进城打工,涉刑入罪,朝廷兵马赶来,以连坐之制抓捕嫌犯家人。

秀才长吸口气,抖抖他洗到发白的衣襟,冲孩子们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这句话你们以前不懂,其实你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所谓仁义,就是做对的事情,哪怕可能有多么不好的后果,多么严峻的形势,也绝不能退让。

“什么是对的事情,犯错就该受罚,无辜就当保全,杀人便是有罪。

“所以啊,先生要去做一个罪人,承担这些罪恶了。”

秀才振衣而起,从教室的角落里拿出一把落了灰的刀,刀身如尺,锃明瓦亮。

那天,用师父的话来说,他才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武功——没有起身带风,没有挥手如电,那把如尺的刀只是淡淡地落下,就无人能逃,无人能躲。

正道要打人,谁能躲?

事后,师父问秀才,你这么厉害,不怕朝廷的人对这个村子不利吗?

秀才微微笑着说,我怕,可我必须出手,否则我就不对。

师父告诉我,我爹那个时候眉头皱得很紧,我爹觉得秀才这样做也是不对,见死不救不对,陷村子于危难之中也不对。

秀才又笑了,“那简单啊,把那个不对的人去掉,就没问题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出手,正是因为我明白,一旦出手就停不下来了。”

据说,当年师父跟我爹都很蒙,望着秀才只身上京的背影,很受震动。

烂柯山上,林风悠悠,桃花又落。

师父倒了杯酒,洒在地上,似乎在祭奠什么人。

我试探着问:“那个秀才,死了?”

师父点了点头,又倒上一杯酒,再次洒在了地上。我心头一颤,深吸口气,“我爹,也是这么死的?”

师父又点了点头,叹气说:“你爹当年以岁月对正道,输了一筹,当即表示要跟秀才一起上京。你爹说,岁月如流,该有正道不亡,我陪你上京,让这小子留守村子。

“可惜,进京的人死了,留下的人也没有守住村子。”

【人心如戏】

岁月胜得了长生吗?

正道胜得了人心吗?

京城之外,秀才跟我爹,两把刀七进七出,路上兵马倒了一地,秀才只伤不杀,一路走到京城,城门前有一个乞丐。那天秀才跟我爹恰见乞丐被城守毒打,秀才叹了口气,踏步上前。

据说,我爹拦过秀才。

秀才开口说:“江流,你不用劝我了,我都懂,我明白这个乞丐可能是皇帝派来的人,但我不能不管。”

江流是我爹的名字,我爹知道,他劝不回秀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