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儒道世界(第2/3页)

是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世家女,还是游历九州的江湖剑客,似乎都没什么区别,女子身份不可能投入各家学派门下,可供她选择的不多矣,更让她提不起兴致。

有句话叫做天不予我,我自取之。

萧函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此界的天道意志不允许她获得文力修行,那就别怪她自己搞事情。

杨真既然能凭借诗词获得天地之力,那她拿出的东西同样会证明能改变这个世界,反正已经够无趣了,还不如找桩让她感兴趣的事情做做,比如影响改变这个世界。

何况她送出的还不是普通的蝴蝶呢。

当萧函抄录的这些书,才刚开始在小范围圈子里流传时,已经有许多足以搅动风云的大人物注意到了。首先出面的是各家学派的子弟,寻访与之有关的书坊。

医家子弟认为著作者是他们医家的前辈隐士,因为书中有医家失传的青囊录,还有阅过后堪为医家经典的《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甚至还有开拓性的外科医学知识。

墨家同样因为书中的关于机械的学识,而认为黄梁先生是墨家的人,墨家一直以机关术为傲,但看了书中内容,用于农业灌溉的筒车,耕种的农具,还有船舶、新式车辆的制造技术,各种冶炼锻造金属之术等等,不禁被深深吸引。

此外还有农家,法家兵家等等。

虽然在这个世界各家学派都很有名,但没有能与儒家相比的,读书人研究的都是儒家经典。儒家的普及和独尊的地位,也在这千百年间影响了其他学派发展停滞不前,逐渐势微,难有进步。即便道家法家兵家等也曾出过圣人,但终不如儒家一道的繁荣昌盛。

萧函抄录的书不止一本,而且有系统的帮助,抄录的便是最完整的各家学说,对此界发展势微的各家学派无异于天赐甘霖。

尽管除儒家外各家学派都主动认领是自家的大贤,然而书坊给出的答案是他们也不知道黄粱先生是谁,连印刷书的店铺也道是夜里敲门的一位年轻男子,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就已经搅得各家学派难以安宁了。

下一步便是十国的国君了,虽是古代世界,但独特的力量体系,让他国文人在发现这些书的珍贵之处后,一首诗便可化出千里骏马,呈到本国国君案上,于是在少数人,传播速度异常之快。

晋国皇宫,

一老臣向殿上年轻的天子作揖叹道,“若臣早些发现就好了。”

明明这些书最早出现在晋国境内,要是他们早先发现,牢牢将书和人把握在手中,晋国崛起将势不可挡。

年轻天子疑惑道,“那位黄粱先生难道不是哪家学派的人么?”

虽朝堂之上也有各家学派的人入仕为官,但终究不是完全效忠于天子,谁让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若是圣人驾临,甚至还可以判天子无道呢。

老臣摇了摇头,“现在还没有消息,连诸家学派内部也没听说过黄梁先生此人,最重要的是,没有出现任何天地异象。”

书中内容堪称惊天动地,连诸子百家都争论不休,按理说绝非这般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实在怪哉怪哉。

天子听后也是吃了一惊,他又追问道,“那书中所写印刷术,制造玻璃水泥,火.药,弩.弓等,可是千真万确?”

老臣回道,“已经命天工坊正在研制了,现已有初步效果了,墨家的人也惊奇不已。”

也正因为有一开始各家学派竞相争论,没人怀疑黄粱先生书中的内容是胡说八道,几乎得到这些书的人,但凡有些家底势力,都会忍不住试上一试,更何况是富有一国的天子,行动力也更强。

想到书中所提的印刷术,玻璃,火.药,弩.弓,天子就心头一阵火热。

哪怕不似来自现代世界的杨真,熟悉这些技术东西,眼界见识也远高于一般人的天子重臣,还有各大世族势力也都看到了这些东西潜在的价值,直白点说,那就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