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阵名鸳鸯

陆渐始终跟在三人身后,闷闷送到庄前,忽见布衣汉子,一时惊喜交加。

来人正是戚继光,看到陆渐,上前把手笑道:“二弟,你怎么在这儿?”陆渐道:“一言难尽。大哥你呢?”

戚继光道:“我来南京办事,听说沈先生殁了,先生与我有恩,故来祭奠一番。”陆渐默默点头,转眼望去,温黛一行已然去远,当下叹了口气,向戚继光说道:“大哥,里面请。”

戚继光来到灵堂,拈香拜祭。双方礼毕,陆渐将戚继光引入内堂,二人同经患难,陆渐将戚继光视如亲生父兄,当下也不瞒他,将身世托盘相告。戚继光听得惊讶,说道:“兄弟,你的身世如此坎坷,看来也是天意。沈先生的志向,说不定要着落在你的身上。”

陆渐道:“什么志向?”戚继光道:“你没留意庄门前的对联吗?”陆渐不觉哑然,对联他粗略瞧过,这时记不起来,忽听有人笑道:“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横批可是‘四海澹然’?”

二人回头望去,谷缜飘然而来。戚继光起身笑道:“又见足下!”谷缜也笑:“戚大将军安好。”戚继光道:“将军二字愧不敢当,那日南京城头,若非足下美言,戚某的尸骨早就烂在总督府的大牢里了。”

谷缜一愣:“将军听谁说的?”戚继光道:“沈先生!”谷缜越发惊讶,心想:“沈舟虚没有隐瞒此事?”他生平料敌无算,此时此刻,对那大仇人却有些琢磨不透。

陆渐按捺不住,问道:“大哥,楹联与志向有什么关系?”戚继光道:“李太白有一句诗,叫做‘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沈先生志向远大,将山庄取名‘得一’,正有扫残除秽、安靖我大明海疆的意思。好兄弟,令尊壮志未筹,不幸身故,他的遗志,岂不要落在你的身上?”

陆渐一时说不出话来,心中感慨不胜:“父亲这一生,是正是邪,难说得很。”又问:“大哥,南京一战后,四大寇全都丧命,难道还有倭寇肆虐吗?”

戚继光道:“汪直死后,倭寇里又出了一个新首脑,叫什么‘仓先生’,年纪不大,手段却厉害,打着为四大寇报仇的旗号,声势比起四大寇还要浩大。更可虑的是,我军精兵,多在苏浙二省,倭贼避实就虚,常在闽省两粤出没,我军一旦赴援,它又乘船直扑浙江,如此声东击西,闹得沿海诸城十室九空。”

陆渐与谷缜对视一眼,已猜到“仓先生”的来历,深悔当日一念之仁,放过了宁不空,当下问道:“大哥和这支倭寇交过锋么?”

戚继光道:“我近日在外练兵,未能出战。”顿了顿,又道,“二弟,你还记得当日我兵败之后,与你说过的话么?”陆渐道:“记得。你说了外省兵多有弊端,要想根除倭寇,非得本乡本土的父子兵不可。”

“然也。”戚继光拍手道,“承蒙胡总督与沈先生采纳此策,近日与我钱粮,前往义乌召集本乡百姓,训练一支子弟精兵。”

陆渐精神一振,问道:“有多少人?”戚继光道:“三千有余。”陆渐皱起眉头,摇头道:“太少,太少!”

戚继光笑道,“兵不在多,贵在精练,古时有一位将军,只率三千人马,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谷缜插嘴笑道,“戚将军说的可是白袍陈庆之?”

“正是。”戚继光喜出望外,“谷老弟也读史书?”陆渐奇道:“白袍陈庆之是谁?”谷缜道:“他是南北朝时的名将,擅长用兵,爱穿白袍,横行河南之时,敌军一见白袍,便会逃之夭夭。”

“元敬不才,敢效古人。”戚继光慨然道,“三千丁勇虽少,但若训练得法,荡平倭寇,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