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睹神鹰峰巅生钦慕 逢老叟山下受嘲讽(第3/3页)

临风扬抑,十里以内的人,必能闻得着这叫声。

老头的叫声才歇,只看那两只大鹰已从左右很茂密的树林中飞出。老头将两手向腰里一叉,两鹰便集在两边肩膀上,老头仍是开玩笑的神气说道:“请问老哥,打算怎样不放他们过去?我这两个小徒,仗着八十年前在峨嵋山伏虎寺听过经,与开谛和尚是同门弟子,就心雄胆大,不把一般后辈看在眼里。老哥高兴管教他们很好,但是得留意些,须不错了班辈才好。”方绍德听这话,不由得吃了一惊,暗想:我才离开四川不久,认识的人物有限,天下尽多比我行辈高,神通大的,亏得我不曾冒昧。这两鹰既与我师傅同班辈,这老头的班辈,不待说比我师傅更高了。我若冒昧和他们动手脚,无论胜负如何,天下人总得骂我目无尊长,我何必跟他们在这里纠缠些甚么呢?不如一走完事,免得在此地受他们的奚落。方绍德五遁都精,当下主意打定,也不说甚么,身体一晃,就借土遁走了。后来结交的人一多,才知道那老头子是绰号“金罗汉”的吕宜良,那两鹰在八十年前听经伏虎寺的话,一点儿不虚假。江湖上老前辈曾听人传达两鹰事迹的很多,方绍德虽知道了吕宜良和两鹰的历史与能耐,然对于吕宜良那种当面瞧不起他的神情,及两鹰戏弄他的举动,当时一点儿不曾报复得,心中很不能甘。不过,一则自顾力量不见得能胜过吕宜良与两鹰。二则,自己的班辈太小,对前辈无礼,胜得过倒也罢了,万一不能讨胜,当时受辱受窘,还在其次,事后更得遭人唾骂。因此心中尽管不甘,不能对吕宜良有甚么举动。

这次从嵩山借土遁走后,又在各省游览了几年。有本领的人,所至之处,自容易显出声名,并且方绍德有些本领,是寻常剑侠之士所没有的。因为开谛和尚的神通,是佛家的神通,与道家修炼的不同。方绍德仗着这们一身本领,行为又甚正当,江湖上自然称道他的人很多。他见剑侠之士,在夜间行动,多是青黑两色的服装,觉得不甚光明正大,还存了些怕人看见的意思,他就改用全身着白,使人在远远的一望便知。他原想依附一个有地位有大志的人,使出平生本领来,做一番名垂久远的大事业。听得孙开华在厦门招贤纳士,海内有能为负时望的人去投奔的不少。

他心想:厦门的地势很好,孙开华是一个身经百战的骁将,于今在那里有这种举动,必是蓄有大志,因此也特地去厦门看看情形。他到厦门的时候,正遇着孙开华甄选卫队长,所以他出头夺得锦标。后来细看看孙开华的举动,并用言语试探,才知道是一个平庸的人物,不但没有大志,而且并不识人。其所以招纳许多有能耐的人来做卫队,不过壮壮他自己的声威,搭高他自己的架子,丝毫没有识拔英雄的真意。逆料依附他决无出息,所以毅然决然的走了。

方绍德从厦门走出来,一路游览到新宁县附近的苗峒。因贪恋着苗峒中山水清幽,风俗纯朴,与他山野之性极为相事,在那丛山之中,流连了许多时日。那时,苗峒里的风俗习惯,素来不许汉人到里面窥探游览的。若汉人无端跑进苗峒,被苗子打死了,绝不算一回事。不仅有冤无处伸诉,往往连尸都无法取出来。方绍德知道这种习惯,虽仗着一身本领,不怕苗子与他为难,然方绍德心思在苗峒里长久居住,若不能与本峒苗子融洽,时时得提防苗子暗害,何能安居呢?不知方绍德最初怎样住进苗峒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