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飞来横祸(第6/17页)

“久仰,久仰!我们可算有缘,在这大佛上相见,我们一齐坐下谈谈可否?”

翠翠听了好笑,我们从没见过,连名也没听说过,你怎么久仰了?她却说:“好呀!”便坐了下来,问,“你怎么知道这大佛雕刻了九十年的?”

“区区是听禅院的主持大师说,从大唐开元初年开凿,到贞元十九年才完成,前后不多不少,刚好历时九十年。”

豹儿他们根本就不懂历史,不知开元、贞元是什么东西,只是愕然的听着。翠翠又问:“是什么人雕刻的?”

“是一个名叫海通和尚发起雕刻的。”

“他干吗要雕刻这么大的一个佛像?他撑饱了没事干吗?”

青青连忙说:“哎!白兄弟,你怎么这样说?”

司马青一笑说:“传说古时三江合流此处,江水汹涌,经常将船打翻,淹死了不少的人,凌云禅院的海通和尚看得不忍,便想雕刻这么个大佛,保护来往船只的航行安全。”

豹儿说:“这个和尚心很好啊!”

翠翠却问:“这个大佛雕成了,就不会翻船淹死了?”

司马青耸耸肩,摊摊手。翠翠扬扬眉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区区是说,不知道,没法奉告。”

“你连这大佛雕刻了九十年都知道,怎么不知道以后有没有翻船淹死人的?”

“大概也有翻船和淹死人的。”

“那海通和尚不是在骗人吗?”

“骗不骗人区区不知道,但的确比以前少翻船和淹死人了。”

豹儿说:“那么这尊大佛是有灵了!”

司马青笑着说:“是呀!往往在春洪泛滥时,不但船家不敢航行,连来往商贾游客也不敢坐船,当然翻船淹死人的事就少啦!”

翠翠说:“这叫灵吗?我去问问海通这老和尚去。干嘛他吃饱没事干,要骗人。”

青青叫住她说:“哎!这大佛雕了九十年,海通和尚恐怕也有一百二十多岁了,他还在人世吗?”

司马青也笑着说:“要是他还在人间,恐怕已有八百多岁,成了不死的神仙了!”

豹儿、青青、翠翠听了都愕然:“什么!?八百多岁?”

“怎么没有?从大唐开元初年开始,也就是风流皇帝唐玄宗那时起,经历了唐朝、五代十国、宋、元,到现在的明朝,至少也有七八百年。所以你们不用去问他了。”

三人更瞪大了眼睛:“那么久吗?”

司马青一笑:“三位没读过书吗?”

翠翠说:“我们读什么书呀!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半箩!”

“没读也没什么,以后多到外面跑跑,多问问人,恐怕比关门读书好。”

翠翠又问:“秀才!你读的书很多吧?”

“书是读了不少,可是一本也没有用。所以我才扔下书跑了出来。”

青青说:“秀才,你客气了!你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怎么没有用呢?不像我们,尽闹笑话。”

“我闹的笑话比你们还多哩!要不是出来跑跑,真的成了个书呆子!”

“那你跑过的地方一定多了?”

“多不多,山东的泰山,中州的嵩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陕西的华山,还有什么五台山、黄山、武夷山、峨嵋山,区区都跑过了一趟。”

豹儿听了没什么,青青和翠翠听了却大为惊讶。这些名山,都是中原武林几大门派的所在地,来往武林人士极多,而司马青看去是个文弱书生,难道他又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青青不由得问:“先生是武林中人吧?”

“武林中人!?”司马青摇摇头,“区区只是一介贫儒,性好游山玩水而已。三位大概一定是武林中人了!”

翠翠说:“我们也不是什么武林中人呀。”

“三位身佩宝剑,怎么不是武林中人呀?”

“我们佩来玩玩的。”

“这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