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与帝为敌(第3/9页)

△△△△△△△△△

任光也是最为高兴之人,林渺无恙的消息给他注入了一股兴奋的力量,也使他平添了几分斗志。之所以当初把枭城交给林渺,是因为他一开始便欣赏林渺,而林渺对枭城的治理让他这位出身官宦之家的人也佩服不已。他真的很难相信林渺真的是一个混混出身,试问一个普通的混混何来这般能力?

当然,把枭城交给林渺,也是为谢林渺保住了他这太守之位,如果不是林渺盗走圣旨和金牌令信,那他根本就不可能坐上太守之位,是以,他是由衷地感谢这位兄弟。

任光并不是一个有太大野心的人,但却绝对是一个能体恤百姓疾苦的好太守。他并不太喜欢兵戎相见,这也是他安守信都而不太张扬的原因,尽管他也明白这样也并不是办法,在这乱世之中,你不犯人,人也会犯你,只是,他仍下不了狠心让信都百姓跟着受苦,这也是耿纯所说的任光的最大缺点,就像他父亲任雄一样,是略有保守却极为稳重的人物。而林渺则似乎并没有这个缺点,他擅攻却不好杀,是以能够得枭城不费力,更是大败王校军却只自乱其军,并将两千降卒送还,声名远播于外。

事实上,一个小小的枭城城主并没什么了不起,即使是以巧计夺下了枭城也不足以名动天下,但归还王校军两千降卒而换回一个郑志,这才是真正被人乐道的,也让天下英雄刮目相看。谁都知道林渺爱才惜才,善待百姓,于是许多人不惜远道慕名前往枭城相投,这使得小小的枭城却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百姓也极愿在枭城所护的范围之中生活,商贩更是乐于纳税。

数月来,枭城成了福地,信都及塞外往来枭城的商贩络绎不绝,东通渤海,南抵楚越之地。当然,这与枭城一力主张商运也有极大的关系。

谁都知道,要支持一只大军便要有足够的金银,枭城军并不想用信都的军饷,所以要自力更生。而这数月来的成效极为显著,大批物资和金银在枭城流通,各种买卖都能给枭城带来财富。

欧阳振羽、小刀六、海高望,这三人几乎是枭城的财星,对外的生意红火之极,对内的税收也是井井有条。城内的建设已不用再由枭城军方财政投入,当地的豪强和百姓乐得自愿出力。

枭城内外已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须执行林渺所说的一切,韬光养晦。

城外形成了不少村落,虽无大集市,但这些地方也都已算是枭城的子民,枭城在这些地方也驻扎了一些兵马,并在村落之外筑起了一座座堡垒,外可拒敌,内可屯兵,似乎在一时之间将枭城的城池向外扩移了十余里地。

这些村落保垒也是百姓聚居之地,是以百姓自然愿意出力,而且分布极为有序,据于各要道之口,在堡垒与枭城之间形成了一大块安全而空闲的土地,有大批的人在此植桑耕荒种地。

在防御方面有朱右的主意,外有林渺的远见,枭城的外围做得极好。

相邻的王校军对枭城这块肥肉是又爱又恨,只是他们根本就无法探到枭城的虚实,而对林渺神鬼莫测的战术极畏惧。是以,并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想这么快违背誓约,倒是大枪的义军对枭城不怎么客气。

大枪义军似乎也嗅到了来自枭城的威胁,对枭城的铁矿封锁得极紧,甚至是故意抬高价钱,这让小刀六极恼,如果不是林渺有吩咐要韬光养晦,他真想直捣大枪义军的老巢,杀它个落花流水,不过他也明白,大枪义军绝不是好对付的。对于打仗,小刀六并不怎么在行,更不敢意气用事。

所幸,小刀六早就预料到今日,他信了东郭子元的话,早早的就看中了渔阳的铁矿,而不会使自己的生意陷入死角,但他对大枪义军的生意也全部封锁,所制造的兵刃绝不会有半只落在大枪军的手中,这使得大枪与枭城关系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