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靖难之役(第2/25页)

建文听了甚是心喜,笑道:“‘武’帝‘文’皇?倒也编得巧啊。”徐辉祖接着道:“是以臣以为,当此陛下以仁政感动天下臣民之际,实不宜为削藩而大动干戈。倘若必须为之,也宜从弱小藩镇做起,可以避免用兵流血。”

建文听了连连点头,便道:“就这样,子澄去拟一个程序和方案奏上来吧。”

徐辉祖暗呼侥幸,又一次暂时将朝廷和燕王开打的局面稳住了,但他接着便想到:“这怕是最后一次了,齐泰下次提削燕时,俺便要辞穷了。”

于是就在四月里,青州的齐王朱榑、大同府的代王朱桂,以及荆州的湘王朱柏均被削藩。齐王、代王废为庶人,湘王是个勇武过人的亲王,刀枪弓箭娴熟,驰马如飞,不甘受辱而自焚。

到了五月,燕王朱棣果然派他三个儿子到南京,代父祭拜太祖忌辰大典。这个举动充分展现朱棣愿意送三个人质到南京,以取得建文帝的信任。

齐泰主张扣押三人,建文询问徐辉祖的意见。齐泰原以为徐辉祖定会建议放走这三个外甥,但结果大出齐泰意料,徐辉祖竟然强力赞成扣留燕王的三个宝贝儿子做为人质。其实徐辉祖根据他所得到的消息判断,燕王朱棣确实已在备战。先前自己一直站在希望尽量和平相处,不要激怒燕王的立场来建言,此时觉得朱棣和朝廷反目已成不可避免之势,便反而要靠扣留他三子为人质,来阻止朱棣轻举妄动。

黄子澄却极力赞成放回三子。他的理由是:削藩虽势在必行,此时不宜打草惊蛇,可以一面放人,一面趁燕京方面松懈之际发起突袭。

方孝孺最后发表意见,他是赞成放人的,但理由却是:燕王将三个儿子送来京师,是何等光明磊落的做法,建文以堂堂皇帝之尊却要扣为人质,有失王者之风。

建文又问了徐增寿的意见,徐增寿的意见与老哥辉祖正好相反,主张放人。

最后,建文决定放了朱棣的三个儿子。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才回到燕京,燕王暂弃装疯之态,一扫病容。就在大开庆宴的时候,传来云南的岷王朱楩也被废为庶人的消息,朱棣原本开怀大笑的脸色陡转阴霾,当夜便召道衍和尚和亲信将领在府中商讨策略及步骤,直到天亮方休。时为建文元年六月二十一。

此时,南京朝廷收到埋伏在燕王府中的细作长史葛诚的密函,告知朱棣的疯病全是伪装,其实备战已达一触即发的地步。建文闻报,对放回朱棣三子感到后悔,因而觉得十分懊恼。

齐泰密奏:“上月放回燕王三子之事,固是皇上一心之仁,然一些大臣迂腐之言也足误事。为今之计,只有请皇上以密诏令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逮捕燕王府官员,令都指挥使张信专责逮捕朱棣本人。这份密诏咱们用一般公文的速度送燕京,虽然慢几天到,却不会引起朱棣怀疑。”

建文想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道:“依卿之计行事,唯不得伤及燕王性命。”齐泰感叹道:“真仁君也。”

密诏夹在一般公文中,以每日三百里的速度送到燕京。张昺、张信及谢贵收到手,展封一读,全都大惊失色,连夜聚在张昺布政使府第密商行动。时为建文元年六月二十八。

是夜,张昺的府中烛火通明,三人一夜未眠,但是对如何下手各持己见。布政使张昺主张由谢贵发兵,自己持密诏包围燕王府,把府中有关的官员一一逮捕到案,这期间如果燕王的亲兵敢动手,就由张信从府外率领他的部队开入镇压,两军会合后,再入府逮捕燕王本人。

张信认为此举不可行,他显示南京给他的密诏,明白命令不得伤及燕王性命。如依此计而行,即使擒住燕王,北平城防部队仍有主力在朱棣的心腹将领节制之下,到时候必将开入救驾。敌众我寡,如果燕王恃强不肯屈服,又不能伤他性命,己方未必能敌得住燕军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