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洞里神仙(第4/25页)

方孝孺坐在一旁暗忖:“子澄说了这一大篇等于没说,全是皇上早知之事,这算是个什么‘想法’?”

朱允炆自幼便随黄子澄读书,十分熟习这个东宫老师的个性,说话如做文章,讲究起承转合,缺一不可,便耐性听下去。却听黄子澄接着道:“皇上以仁义治天下,即位才数旬,已经减刑轻罚,国内狱中受刑之人大为减少,民间多有称颂。若能于此时一举削了锦衣卫的滥权,将拘捕、审查、决刑之事回归三司,锦衣衙门专责侦蒐情报,则天下百姓必定额手称庆……”

朱允炆点首道:“子澄师傅言之有理。然则要削权,必将引起锦衣卫中那些武功高手的反对,须得有一套稳当的做法,谁人能当此责?”

方孝孺奏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削权之事当缓图之,以免激起锦衣卫中一些来自武林的豪客反对皇上;在此同时,必当设法组训一批新手,不仅身手高强,且能服膺皇上治国大义,心悦诚服效忠皇上,有如一批死士。然后再行削权,方可保顺利完成锦衣卫改造之功。”

朱允炆点首,望了望众臣,缓缓道:“孝孺之言甚善,然而此事仍须有一能人着手计画、执行,众卿有何建议?”梅殷启奏道:“翰林院郑洽年轻有为,勇于任事,臣看他虽是江南文人,处事却有豪迈之气,又与先太子主录僧洁庵禅师熟悉,听说南京城的帮派首领亦与之善,由他来组训一批忠于皇上的新武功高手,似乎颇为适当。”

朱允炆听了并不感到意外,点头道:“朕早知道郑洽和洁庵禅师熟识,此事甚好,可与洁庵商量,必要时请他回南京来协助。如此安排,朕较放心,明日便着郑洽来见。”

郑洽站在翰林院侧门外一排柳树下,观赏南京皇城护城河的风景。皇城的护城河比起京城墙外的护城河来窄得多了,但是水中荷花盛开,蜻蜓点点,偶有一对鸳鸯游过,也有几分精致的情趣。

昨日皇上召见他时,交派了召募新人、逐步改造锦衣卫的任务,他立即知道这是个极其艰巨且危险的任务,皇上说得很客气:“几位大臣一致荐卿兼办此事,实因卿才足堪胜任。朕视此事为即位以来第一等要务,郑卿必能善体朕意,办好此事,立此大功。”但他还是马上感受到压力,辞出奉天殿时已汗湿衣衫,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只有这个人肯跳下来襄助,自己这项任务才有办法推展。此事极为机密,便约了那人在衙门外相见,可以边走边谈,确保无人窃听。

这时他的沉思被一声招呼打断,身后一人轻呼:“郑学士,您找章逸?”郑洽回过头来,只见章逸面带微笑,极其潇洒地立在大树下向他抱拳为礼。郑洽忙回礼道:“我因不想在衙里谈事受人打扰,便约章指挥到院外走走,咱们边走边聊,还望章指挥见谅。”章逸忙道:“郑学士莫要客气,章逸这就陪您散步。”

两人缓缓走到城墙边的松树林中,这林子在太医院外,平时极是僻静。郑洽把皇上的命令简单对章逸说了,然后道:“这事极不好办,须得有人能直通皇上,随时进宫报告进度及所遭遇的困难;也须有人能知人善用,招募训练武功高强之士,组成新卫队,效忠皇上;还要有人能稳住现况,最好与现在的锦衣卫首领讲得上话。头一个条件我可以自己来,这后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他顿了一下,转身向章逸道:“因此我便想到你,章指挥,你定要助我一臂之力。”

章逸是个脑子动得飞快的人,他一面听一面盘算。第一,此为皇命,只要自己做一天锦衣卫,是不可能拒绝的。第二,从襄阳回来后,已知天尊、地尊他们是利用自己来“欺敌”,掩护他们真正的行动──佯攻武当,暗袭少林。由此观之,自己在锦衣卫中已为金寄容、鲁烈等人不信任,只是他们一时还抓不着破绽而已。如果能得此机会,抓住郑洽这条线,攀上新皇帝,不但可以确保安全,还可以发展出新的权力关系,好处多多。第三,郑洽希望这个人选能和金寄容等讲得上话,不要一上来就水火不容拚死活。关于这一点,尽管对方已对自己起了很重的疑心,但只要不扯破脸,郑洽这边有实力,凭自己的机智口才,相信能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