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兵刀劫 第一章 蛇潜(第3/8页)

樊宗三人收慢步伐,把身体压得更低,又走前五十余步,然后在树干后停下来。

只见林外空地上生起几堆柴火,照映出幢幢人影。那些人身上各处反射着火焰的光芒,全都披戴着金属之物。

是战甲与兵器。

三人不久就习惯了亮光,林外情况看得更加清楚:这个敌方的哨阵竖立着十来面等人身高的挡箭木牌,既作掩护,也防止被人一气冲入阵内;顶戴着红缨尖盔的人影在木牌之间走动,全都披挂整齐,甲袍上的铁片随着移步发出磨击之声,在这静夜里清晰可闻。

这些军士除了佩带一般的腰刀藤牌外,几乎每一人手上或身旁都有一挺长杆,但那杆子前端并非什么刀矛利刃,而是一节铜制的器物,中间隆起成球状,前面则是铸成竹筒般形貌的管子。

其中二十来个士兵所带的长杆更是奇特,前端的铜替不只一个,而是三根呈「品」字并拢,乍看还以为是什么隆重的乐器。

躲在林中的三个武当弟子却都知道,这些长杆是绝不可轻忽的杀人之物。

守在这武当山北麓之下的军队不是别的,正是当今天下兵马锐中之锐、连蒙古铁骑亦闻风丧胆的京城禁卫神机营。

武当派长年居于深山苦练,无人真正见识过火器铳炮的威力,只有一个曾经当兵的老火工,年轻时远远见过大铁炮演习试发。

「一眨眼那种威力……我这没读过书的老头子也形容不来。那时候我只想:这东西,不是人造的……」

神机营乃朝廷最强王牌,即使与边虏作战,等闲亦不会动用,这次竟远道南来,对付一个山野中的武林门派。樊宗想起曾听师星昊说过,当朝天子性情随兴而发,行事荒诞不经,果然不假。

自从这三个月来不断与多地「首蛇道」的驻外弟子失去联络,武当派就知道有事不妙,也自然联想到先前断然拒绝朝廷「御武令」的事情。

然后是十日之前,数量多得令人窒息的兵马旌旗,分别从武当山北麓下官道西面,及丹江对岸乘船横渡,水陆二路滚滚卷至,并且迅速布营列阵,将所有主要山路封锁。

武当派本来还未知晓,到来征伐他们的到底是朝廷哪支大军。次日就有军队的使者登上山来,将提督太监张永的招降书送到「遇真宫」。

大太监张永虽然在本朝皇帝早年是干乱朝政的「八虎」之一,但其后又成为诛杀奸宦刘瑾的主要功臣,其人亦正亦邪,行事懂看大局。这次征讨武当出动了半个神机营两千五百将士,另再加京军团营的步兵及骑兵各一千人辅助拱卫,对付这么区区两、三百个武夫,实如吹灰;只是神机营为朝廷最宝贵的天牌,张永不欲它蒙受任何损伤,最好还是能一弹不发让武当屈服,故此写了这封招降书,给予武当派最后的机会。

——其实张永心中还有另外两个盘算:一是他听闻皇帝曾经甚宠爱武当派,此番出兵可能出于一时愤怒,假如能将这「玩具」重新收伏送给皇上,将是大功一件;此外武当派的总坛「遇真宫」乃是当年永乐大帝御旨修建,一旦交战,神机营可能逼不得已要强攻,其时道宫被炮火损毁,自己亦可能被皇帝怪罪。

那天早上,五个全副披挂、腰佩长刀的禁军使者,带同张永亲笔信函,举着锦织的飞虎军旗登山。

五个禁军使者踏上山道时皆是气宇轩昂——当今朝廷兵事虽然驰废,各地方卫所守军多滥竽充数,甚至大量缺员,但京城禁卫团营始终为大明天下之锐,军士全是百中之选,而旦操练甚为严谨,在边防战斗一立功动,战历丰富。

可是当他们进入「遇真宫」后,身体却不由自主发生变化。

五人身上的盔甲,同时发出震颤的响声。

尤其当叶辰渊站在他们面前,接过那封招降书的时候,颤声就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