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秀

有本书,《绅士的准则》,翻译过来在国内风行。大概讲的是,一个以“绅士”自诩的男人,在吃饭穿衣、社交游玩等方面应该遵守一些什么样的规则。书没看,对于“准则”“品位”“格调”这一类词我都觉得好笑,没什么兴趣。之前去伦敦开会,见到书的作者,英国版GQ主编迪伦·琼斯。别的印象不深,就记住他的光头了,一身得体的西服估计来自萨维尔街的定制作坊,在全球二十个版本的GQ主编面前谈笑风生,很有主人风范。

几天后在米兰2013春夏男装秀场又碰见他,下穿一条藏青色的丝绸灯笼裤,棕色Allen Edmonds男鞋,上身是苹果绿圆领针织衫,这色撞的,步步惊心,即便那天是Armani的秀,也灭了现场所有男模。更难堪的是他还走过来跟我打招呼,弄得我比他还狼狈。当时下决心,回去一定要补补课,把那本《绅士的准则》找来看看,看他今天的造型符合书上的哪一条。

不过在米兰,男装周期间,什么样的造型都不会让人惊讶。这是一个时装之城,美人美服遍布全城。绕开几条整天拥挤着往来游客的景点和商业街,就有机会真正深入到这个城市日常的街道和里巷,就会看到有型有款、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的米兰人。

因为做男性杂志,比较关注男装和男人,发现全欧洲意大利男人最有型。东欧人稍土,北欧人过于理性和拘谨,法国人太花哨,英国男人太有文化,意大利男人难得地松弛和自然。无论形象和气质,它都如同自己的地理位置,杂糅了欧洲和北非人的精髓,轮廓更深,肤色更重,性格上热情友善,又不甜腻失度,是一个气质阳光、活得很舒坦的族群。

不能指望这样的人生产哲学和思想,太费脑。意大利男人把太多精力和热情投注到生活本身,热爱美和艺术,时装这种不轻不重的物类,刚好是他们的一个出口。说米兰是男装之城,还不在于它是Armani、Gucci、Prada这些时装大牌的根据地,对真正热爱时装的人来说,这些大牌只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要想领略时装真谛,还得去关注那些遍布全城数不尽的独立设计师的小品牌。

男装周期间,跟我们编辑去了一趟D Magazine,一个大卖场,集中了米兰、意大利,甚至全欧洲的一些独立设计师的服装。在一个布置得像战壕一样的巨大空间里,陈列堆放着成千上万的服装,按外套、衬衣、针织衫、长裤、鞋、围巾等分类。集结在这里的时装,虽然材质、设计、色彩、类别足够丰富,不计其数,但整个空间布置一点也不凌乱,再多的设计和样式,都遵循着一个相当有水准的美学纪律,不容荒腔走板的服装混迹其间,这样的常识和标准,保证了购物空间的整体品质。逛这样的店很放松,没有大品牌的装腔作势,质料和款型更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只是街面上那些大牌服装的1/3到1/5,非常值。四年前来过一次,买了西服、衬衣、鞋和包,共计六件,才不过一万多一点,而且很多衣服现在还在穿——穿这么久固然说明我不够讲究,但也证明它们的材质和做工还算靠谱。

关于怎么穿衣服,时装编辑们真真假假地提供了无数条训诫,可我一个设计师朋友说得最为精到,他说人穿衣服的原则就八个字: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这八个字不容易,有过一定失足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最容易忘乎所以,得经历多少事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落到服装经验上,比选择好衣服更难的是拒绝好衣服。时装很势利,越好看的衣服对人越挑剔,不只是挑长相,还挑年龄,挑阅历,挑学识,挑气质,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眼光很多时候都超过了我们的实际水准。

好在米兰不是一个浮夸的城市,一个有美学素养的城市也会耳濡目染地告诉你怎么做人。米兰诞生的大品牌们都一致对外忽悠别国人民去了,米兰本土的时装气质却是平和、精准、丰富又体贴的。每次来男装周,看秀之余,我更喜欢去米兰的大街小巷乱逛。有些场合如秀场,堂皇隆重,你看看就好,一场秀十分钟一过,如踏花归去,满眼花枝乱颤却一枝一叶也入不了你的心。只有当你一个人散步街头,有轨电车丁零零晃过,一个精心设计的橱窗,一个衣着考究神色严谨匆匆回家的下班白领,萧索的街景传达出一种类似禁欲的美感……只有这个时候,那些时装走下T台,穿戴在普通人身上,覆盖着他们的呼吸,才有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