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毁寨剩余哀 情留块土试招余一笑 慨赠藏珍(第3/5页)

红娘子道:“姐姐不必悲伤,当今天下大乱,无家可归者何止千万,只要登高一呼,豪杰立聚。那时姐姐再练一支巾帼雄师,易如反掌。”玉罗刹苦笑不语,红娘子道:“李岩在城中忙于抚恤流亡,叫我代问候姐姐。”玉罗刹道:“谁是李岩?”红娘子道:“他是小闯王部下的‘制将军’(官名),也是俺的汉子。”玉罗刹道:“失敬,失敬!”铁飞龙走了过来,与红娘子相见,彼此闻名,各自仰慕。铁飞龙道:“尊夫可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公子么?”红娘子道:“正是。”玉罗刹眼睛一亮,卓一航的影子从脑海中突然掠过,不觉百感交集。

原来红娘子乃河南的女盗,名气虽不如玉罗刹大,在江湖上也颇有声名。李岩则是河南杞县的举子,父亲李精白曾做到兵部尚书的大官。因此李岩的出身和卓一航颇有相同之处,但李岩父亲早死,所以他父亲的官虽然比卓一航的祖父还高一级,但在家乡的声势反不如卓家煊赫。

李岩也像卓一航一样,学书学剑,文武全才。一年河南闹大灾荒,李岩看到灾民凄惨的情况,很为同情,曾自动拿出积存的几百石粮食赈济灾民,还做了一首《劝赈歌》劝其他豪绅也拿出谷米来。其中有几句是:

官府征粮如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他作了这样的歌来“劝赈”,当然触了其他豪绅之忌,结果被逮捕下狱,捏以煽动饥民“造反”的罪名,监狱像一个洪炉,将他锻炼成钢,所以后来红娘子带兵攻下杞县县城之后,他也就跟红娘子走了。

玉罗刹也曾听到过李岩的名字,可没料到他和红娘子已成夫妇,更没料到他现在已是闯王部下的一个将军。所以初初听红娘子说出李岩的名字时,还不知道便是这个曾做《劝赈歌》的李岩。

这刹那间,玉罗刹突然想起了卓一航来,心想:“义父常说卓一航是官家子弟,和我恐难相配。那李岩何尝不也是官家子弟?他和红娘子却结了大好良缘。”殊不知李岩与卓一航出身虽然相同,生活的道路却有差异,李岩早已脱胎换骨,这就非卓一航所能相比了。这道理玉罗刹却是想不通的。

再说红娘子和玉罗刹相见之后,请她同回县城。玉罗刹想了一想,也便答允。

广元的景象与前几天已不大相同,数万饥民被李岩编成了雄赳赳的队伍,他们虽然大半没有兵器,但揭竿为旗,削木为兵,一个个精神饱满,俨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雄师。

玉罗刹看了这样的景象,暗暗叹服。抬头见街道通衢之处,挂起白布横幅,上面斗大般的字写着:“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不觉展眉喝“好”!这几句话简朴有力,一点酸溜溜的味道都没有,甚对玉罗刹的胃口。

营门开处,李岩迎了出来,红娘子笑道:“我替你将贵客接来了。”李岩一笑迎入,对玉罗刹道:“现在豪杰纷起,闯王大军,即将自秦岭西出,先取潼关,后争豫楚。练寨主可愿加盟么?”玉罗刹沉思有顷,说道:“这天下是你们的了。我也帮不了什么。我的部属请红姐姐照顾,我可要走了。”李岩本以为玉罗刹必定加盟,听了此话,颇出意外。

李岩不知玉罗刹另有心思。玉罗刹听了李岩劝她加盟之后,心中想道:“珊瑚妹妹之仇未报,我怎能困在军中?而且加盟之后,想和卓一航相见,那就更是难了。”要知玉罗刹对卓一航又怨又爱,她恼根之时,虽然也曾想过要和卓一航决绝,但怨气稍消,却又念念不忘。

李岩见她拒绝,颇为不快。红娘子道:“练姐姐,你的山寨被官军所毁,此仇岂可不报!”玉罗刹哈哈笑道:“有你们在,我何必操心?军旅之事,非我所长,我又素性不羁,但愿一剑纵横,无拘无束,咱们各干各的,不也好么?”李岩心想:怪不得她有女魔头之号,果然野性难驯。收容了她,只恐她乱了军纪。便也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