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或心与道(第2/3页)

徐方旭一时想起当年太玄教战场之上,陈风崇最后放弃意识的那招法门,想来也就是长生老人如今所说这招。只是他实在想不通,为何长生老人会与他说这么多有关摄心术的事情,似乎还有意将陈风崇的底牌绝招也传授给自己。

徐方旭发问之后,长生老人长叹一声道:“我自听你说起弥勒教主地摄心术一来,一直心中不安,似乎你与此邪术还有莫大因果关联。为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凡人,不能堪破天机,不能洞悉因果,只能在冥冥有所感知之时,多作预防准备,以备不测。风崇的招式是我传授,想来他也不会介意与你共享,我便也传授于你,只怕日后还有用得上的时候。”

徐方旭听闻自己与摄心术因果深重,一时也是一惊。不过旋即他便释然,当今天下,能施展摄心术的也只有弥勒教主,长生老人一脉与弥勒教颇有渊源,似乎不死不休,自己今后会再遇弥勒教主也是正常,自然也就要面对他的摄心术了。

徐方旭当即不再多想,便静下心来,先将长生老人之前所说一一记在心中,随后又仔细学会了陈风崇也会的那招所谓“坐忘”之术,由长生老人亲自为他埋下心矛,以便在陷入混沌不知的状态时还能被唤醒。

徐方旭跟着长生老人了解摄心术相关的同事,孙向景也在外面院子里与惠博文交流一应的武道经验。

原本惠博文拜太和真人的时候,只是一个记名弟子,也约定只学道理,不学武术。然而这一年多以来,惠博文的道理进展实在惊人,超乎太和真人的意料之外;而他自己与长生老人一门接触得多了,对所谓的“江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最初的遐想期望,到后来的敬而远之,又到现在的置身其中,惠博文渐渐不再排斥武功,起了向太和真人学习武道的心思。

两人一拍即合,太和真人也就收下惠博文作为入门弟子,与冲玄子一个辈分,开始传授他真武荡魔剑法,指点他锻炼自身,修炼武道。只是太和真人知道,惠博文今后很有可能会出仕为官,依旧按照江湖规矩,将事情说得明明白白,从惠博文入朝为官的那一天起,两人之间的师徒情分便彻底断绝,今后江湖庙堂,各自路远。

惠博文知道这是多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自然也就一口答应,知道就算自己入朝为官,或能与太和真人断绝师徒名分,却永远断绝不了师徒之间的情义。

因为惠博文开始修行武道的年龄已经太大,只怕很难在武道有太高的进展,故而太和真人也是劝他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走入魔道。惠博文自然是知道个中厉害,故而每一步修炼都是走的十分小心,生怕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听闻惠博文开始修炼武功,长生老人自然是十分高兴,也乐得指点;徐方旭也是表示自己对真武荡魔剑法也有些理解体会,能够在平时指点惠博文些许。惠博文自然也是十分欢喜,又因为长生老人的山庄地势广阔,利于练武,他就干脆搬了过来,在这边学习修炼,也是平时练武间隙,能多与孙向景讨论学问,准备乡试。

只是孙向景对惠博文开始修炼武道一事表示十分同情,也时刻给他加油打气。

原来这武道修炼,第一步的入门就是“百日筑基”。所谓“百日筑基”,其实就是禅定,内观自身,感受经络存在,进而打通气脉,开拓丹田,练出第一丝内劲的过程。而这百日筑基之中,颇有些要紧之处,关口十分严格,一旦逾越,就是前功尽弃,只能从头再来。

之所以年纪大了以后不好修炼武术,其实就是因为百日筑基这个关口。对成年男子来说,守精不泄一点却是最难渡过。幼童时修炼武功,身体尚未长成,精元以气息形式游走于血脉之中,既无念头,也无条件,童子修炼,最是容易。而男子一过十二,身子就开始发育长成,不单心中会有各种旖旎之想,精元也开始成型,一段时间就会“水满自溢”一次,随即就是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