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南可采莲

晏荷影激灵灵地打了个寒战:“这……这是什么叫?太吓人了!”尹延年皱眉道:“不管了,先跑了才是要紧。”两人就这样一路逃走,朱承岱、马骅等人竟真的并未追来。

二人一口气跑出十多里,这才找了个避风的山洼停下。天明后,往西行七八里,到了一个小镇,二人雇辆马车复往南走,日夜兼程,只往富春江赶。虽然四月十六的约期早过,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一趟富春江之行无论如何都是免不了的。

四天后,二人到虞山,下车登舟,经苕溪,过惠灵江,越六清峡,直抵桐庐。询问当地人,道只须沿富春江再南行十余里,即可到达江畔的竹隐寺。二人遂乘轻舟顺流而下。

当船驶近一处山色空濛、群树深碧、岸汀芬芳的绝佳所在,艄公靠岸泊船,道:“二位公子爷,”遥指一条曲曲折折延伸至花林深处的青石小径,“顺着这条石板路一直上去,半山腰就是竹隐寺了。”

付了船资,谢过艄公,二人缓步登山。一想到数月来的艰辛磨难总算要有个了断了,晏荷影却殊无半分轻快之感。因将物事交付法空大师后,尹延年便要送她回姑苏。此时的她,只巴望这条青石径长些,长些,再长些,最好永远也没有尽头。

但很快,森森幽篁的掩映下,现出了古刹的一角飞檐,再前行十数步,便看见了竹隐寺的山门。静寂空旷的寺门前,沙沙声中,唯有一小沙弥手持笤帚,正在清扫落叶。

尹延年上前,双手合十,问道:“小师父,打扰一下,请问贵寺的法空大师现下在吗?”小和尚抬眼,打量了一下二人道:“两位施主也是来请他治病的吗?可惜,师父现在不在,离寺云游去了。”

二人大出意料,询问法空几时才能回来,小和尚搔搔头道:“嗯,师父走了两个多月了,几时回来那可没个准儿,有时半天就回来了,有时一年两年的还不见回。”

两人心里均凉了半截。相对发了一回怔,还不死心,又进寺相询,所得的答复如出一辄,知客僧一边送二人出寺,一边道:“法空师兄好像是去了南边,但究竟去了哪里恕贫僧也不清楚,阿弥陀佛,二位施主请慢走。”

晏荷影全身脱力,双脚虚飘飘的,如踩云端。缕缕秋风掠过,带来了幽深竹林中那清冽的气息,无边的静寂中,唯有竹隐寺的钟声在低缓地回荡。尹延年忽道:“听说朝廷明诏,明春三月,赵长安代天子巡幸,要去江南。”

若在五个月前听到这个消息,晏荷影定会欢喜得一蹦八丈高:“什么?他要来江南?”但此刻,她听在耳中,竟不知“赵长安”三字指的是什么。

她默默走下几级石阶,忽问:“尹公子,你现在可有空闲?”尹延年望着一片枯黄的竹叶从梢头缓缓飘在自己脚下,呆呆地回应:“晏姑娘有何吩咐?”晏荷影别过头,举袖拭去两行清泪,道:“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姑苏有四面湖山、十里莲藕。尹公子要不嫌烦扰,想不想去赏一赏那接天的碧叶、映日的红花?”

新雨过后,晓叶初干,一叶轻舟静静滑进藕花深处。舟上二人年少青衫薄,相顾良久,却只是无言。

尹延年遥望迢迢青山,黯然叹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吟到韦庄这《菩萨蛮》的最后两句,“啵”的一声,两滴清泪落入了荡漾的碧波之中。

尹延年强笑道:“晏姑娘既邀我来,却又不尽地主之谊,叙一叙这十里平湖的无边粉荷,只把我这个客人晾在一边?”

晏荷影低首,拨弄着手边一支半开的黄蕊白荷:“荷花,又名莲花、菡萏、水华、朱华、水芸、水旦、泽芝、芙蓉花,夏、秋之季盛开。其实莲子可生食,也可晒干后熬莲子羹,服了最是清心安神。”她摘下一枝莲藕,取出一颗莲子,想剥,但莲皮柔韧,一时却剥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