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宦海波澜(第6/8页)

这两夫妇好久没有临阵了,今天却静极思动,准备一探凌云山庄的虚实,一斗黔中三乌。

江湖上有一句话——人只要一入江湖,就永远摆脱不了江湖、这固然说江湖的是非多,恩怨牵缠,无休无止,但也未当不可说是江湖生涯刺激大,深深地吸引人。

像梅玉与姚秀姑,他们的地位已经高得不能再高,连皇帝对他们都要客客气气了,照说他们已经可以不必去冒险,就是想做什么事,郑和拨一些人给他们指挥,那些人个个是行动的好手,干起工作来绝不比他们差,但是他们遇到了机会,还是想自己出动一下,这种不甘寂寞的心情,正是江湖人的通病。

凌云山庄在白云寺东边约二里许,是顺着山势开出来的一片山庄,还引起一道流泉,汇成一个小潮,玲戎楼阁,围着小湖而建,楼与楼之间,隔着十几个花圃,可以想见设计的人特具匠心,当然建这一片山庄所花的银子也着实可观。

代王朱桂好赌,他的那些皇族弟兄们也酷好此道,一年是太祖生日,诸王子齐聚金陵为太祖贺寿,兄弟们没事就赌了起来,那时的燕王棣也就是现在的永乐帝,由于手气太差,输了好几十万两银子,一时手头不便,就把这所山庄折价输给了代王。

代王弄到了手之后,也着实花了一笔钱将它修缮得美轮美灸,这是一个术士说的,燕京有帝气待兴,不日将有帝王出马。

代王花了大本钱,也想看看能否上应天象,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

所以山庄内有些设备,竟是系照天子的规格所建,太祖在世之时,代王推说是为孝顺父皇而建的行宫,因为他本是王子,倒也没人去管他的闲事。

太祖崩,传位王孙允炆,没几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逼走了惠帝建文,改号永乐而且移都于燕京,于是紫气又再度照临燕京被称为北京,倒顺应了天象,却不是应在代王身上而已。

永乐帝多疑而善忌,代王自然不敢住进那所别庄中,他本来想献给永乐帝而讨好一下的,但永乐帝却拒绝了——那是朕昔年输出来的,皇帝若得之归还,岂非向人表示朕输不起吗?此事万万不可!

代王对这所山庄只是既烦又恼,自己不能使用,又不能变卖,每年还得化费大笔的钱去维护它。所以沐晟要借去给武士们居住,他满口就答应了。这正好是个机会,试探一下永乐帝的态度,皇帝若是不在乎,自己以后也可以公开地使用了。

夜色初深时,梅玉与姚秀姑都是一身黑色的袍装,伫立在凌云山庄的围墙外,墙高三丈,飞越不易,外面也看不见里面,门口有代王府的卫士逻守,硬闯倒不难,但是却会打草惊蛇。

梅玉为了进去而发愁,姚秀姑却笑笑,打开背上的包袱,拿出一根丝绳,头上带个小金爪,轻轻地甩了几圈,抛上去,勾住了墙头。梅玉见了笑道:“夫人,你已经是一品贵妇,居然还会把这些走江湖的玩意常带在身边。”

姚秀姑轻叹道:“公爷,这个贵妇可不能与一般的官眷相比,你这个一等公也是一样,只是风云际会而已,并不是仗着汗马功劳挣来的,因此,你我都不能把眼前富贵当作满足,随时随地,都得准备回到江湖上去。”

梅玉有点惭愧地道:“夫人说的是,我也不是安于富贵的人,不过我们不会回到江湖去,大哥那边离不开我,最了不起终老边夷就是了。”

姚秀姑叹息道:“公爷,你为大哥想得太多,做得也太多,这固然是你的兄弟手足之情,但仔细想来,对你们双方都未必是好……”

梅玉一怔道:“这是怎么说呢?”

“圣光寺的圣僧,本来是地位超然,只是一个精神上的领袖,所以才得到万邦的尊荣,但你们却使圣光寺的权力横展的太大,渐渐地移到了政事,甚至于直接干预到一邦之主的存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