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宫遇险(第6/8页)

“原来你心中已经有底子了,可是你仍然对着那个假皇帝行了群臣大礼。”

梅玉正色道:“微臣不敢造次,微臣所敬的乃是那张代表天子威仪的宝座……”

“这么说,不管谁坐在这张椅子上都能令你屈膝了?”

梅玉道:“在微臣而言,确是如此,微臣对大明天子只有一份臣属的忠心和敬意,并不限定哪一俱。”

永乐帝的脸色微微变了一变,终于叹口气道:“朕知道,你跟允炆的感情很深,不可能再对第二个人有那种忠心了。允炆在那儿还好吗?”

“大哥性怡淡,在外邦参悟佛理,日子过得很平静。”

“圣光寺可不是参禅的地方。”

永乐帝的脸上又显出了那种阴挚之色。

每个人都焦急地看着梅玉,连郑和也是一样,梅玉知道自己此刻的答话必须十分小心,一个不慎,就可能牵出无限风波。

他顿了一顿道:“大哥毕竟是朱家的子孙,就是要学佛,也得与众不同些……”

“有什么不同法?”

“大哥出身帝胄,所习所事,都是帝王之学,即使要学佛,也必须是至高至上的万家生佛,在那个地方非常适合大哥。”

“他不想回到中原了吗?”

“那倒是从来没想过,大哥也明白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于中原,他是才不居人上,品不能居人下的人,只有在西南夷的地方适合他,也只有圣僧那种地位适合他。”

也亏他有那个胆子,居然敢侃侃而言,但永乐帝显然十分欣赏,笑笑道:“他会在那边以圣僧而定吗?”

梅玉道:“以前有李至善那种人兴风作浪,西南夷可能会作怪,现在已不成问题了,至于大哥,陛下乃可放心,他是最怕与人争战的,否则也不会轻易地跑到海外去了,反正他是不会与陛下争的。”

话很直接,永乐帝听得不太顺耳,不过也没办法,梅玉代表建文帝的说话,无论如何,天下原来是属于建文帝的,因此他笑笑道:“好,关于允炆是个怎么样的人,朕是完全明白的,朕对他也不想做得太过分。以前,谷王和李景隆对他迫得紧一点,那可不是朕的意思。”

若非皇帝授意,谁又真敢多事,但是谁都没把话拆穿。

永乐帝笑笑道:“朕说这话,你也许不相信,不过朕也不必说谎来讨好你吧,朕假如真有对付允炆之意,该叫三宝去帮李至善,加把劲就行了……”

这下子梅玉也没话说了,因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永乐帝笑笑又道:“朕叫郑三宝去帮了他那么大的一个忙,可见朕对他没有恶意了,他既是无意再回来,手中把持着一样东西不肯交回,又是什么意思呢?”

梅玉知道永乐说的是传国玉玺,倒是无话可答,只得道:“这个臣就不知道了,大哥与陛下是一家人,这些家务事外人不足与闻的。”

他推辞得很技巧,永乐帝大笑道:“你很会讲话,允炆的家书呢?希望在信上他有个交代,否则可不能怪我这个叔叔不念亲谊了。”

梅玉把信从身上取出来,交由郑和转呈了上去,信封上写的是七叔亲拆,文侄颐首。

可见建文帝是撇开了皇帝的身份,纯论亲谊了,永乐帝看了就笑道:“允炆这孩子某些地方还是很聪明的,他是上一任的皇帝,现在对朕的称呼很难,倒不如只谈亲谊了。”

他拆了信封,一字字看得很仔细,一直等他看完了,才抬抬手道:“火来。”

郑和忙到一旁的香炉旁,取过了火,交给了永乐帝,又退了开去。

永乐帝自己把信烧成灰之后,用嘴把残灰吹散才笑笑,道:“原来允炆不仅把那件东西交了出来,还把一笔价值数亿的宝藏交了出来,可见这孩子是真心跟朕合作了,也不枉朕对他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