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先发制人(第5/10页)

这老头儿这一手还真厉害,他不声不响一溜,来个避不照面,梅玉倒是束手无策了。

不过梅玉也不是个容易死心的人,他知道李至善躲起来是避免跟自己正面冲突,但南疆的控制权仍然在他手中,梅玉决心在这上面争取一下。

首先,他请建文帝以圣僧之名,召来大缅君阮成基。

结果阮成基称病不至,只派了手下的丞相胡炳。

胡炳是中原人,祖上迁居缅甸已有四代,一直都在大缅君手下为臣,很受信任。

梅玉见了胡炳,倒也不觉意外,他也认为大缅君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笑着道:

“圣僧请大缅君来,原是有重要事情宣布的,丞相来了也是一样。”

胡炳问道:“不知圣僧有所赐示。”

梅玉道:“圣光寺决定取消国老的封号,停止国老的一切职权,以后你们可以不必再听他的了。”

胡炳一怔道:“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多,但是不必向丞相—一解释。”

胡炳沉思片刻再道:“兹事体大,待下官归奏大缅君后,再作决定。”

“丞相的意思是说圣僧的谕令还不能算是决定。”

“是……是的,国老乃吾国之大老,与圣光寺毫无棣属,照一般的情形说,圣僧是无权任免国老的。”

梅玉冷笑一声道:“那谁才有权力呢?”

“严格说来,谁都没权力,国老乃我西南诸邦共上的尊号,不能由一邦一国来取消。”

“但是你们可以单独地撤销封号,否认其地位,圣光寺自然也会再个别知会各邦的。”

“那当然可以,恐怕不太容易,因为每一个国君对国老都十分崇敬,不会接受这个命令的。”

“圣光寺圣僧的谕令也不行吗?”

胡炳连连点头道:“是的,西南诸邦之所以尊敬圣光寺,完全是因为国老之故。”

梅玉道:“这么说,假如国老发出一个通知,要各国国君撤消对圣光寺的承认,反倒是行得通了?”

胡炳道:“是的,这倒是非常可能的。”

“国老在西南诸邦的权力,竟是大于一切了?”

“可以这么说,西南诸邦受国老恩惠深重,大部分国脉都是赖国老建立的,因此大家都惟国老是重。”

建文帝已经在座上气得发抖了,但梅玉却很沉着地道:“丞相虽是在异邦为相,却是十足的汉人……”

胡炳道:“是的,缅甸虽为西夷,但历来国君及官宦臣室,差不多全是汉人,极少有土者称王的,所以缅甸才世代屈服中华……”

他不知道梅玉何以要离开话题,但仍然是有问必答。

梅玉笑笑道:“很好,丞相对中华的账房先生这个职位应该是知道的。”

“这个下官自然知道,账房先生是替东家管理钱财的。”

“不错,有些地主土地很多,要请好几个账房先生替他管理个户,按时收租……”

“这个下官知道,在缅甸也有很多这种情形,下官家中就有五名账房,司理钱财租谷等事务。”

“原来丞相家也有账房先生,那就省得我解释了,你们所说的国老,只是圣僧家的账房先生而已,受我太祖皇帝之命,监理西南夷邦而已,你们却将他当作真正的主人了,大缅君如果不清楚,丞相辅国有责,该告诉他谁才是真正有权司令的人。”

胡炳没想到梅玉会有这番话,只有硬起头皮道:“这个下官不清楚,因为国老监政之后,也没有告诉过我们还要受谁节制。”

梅玉冷笑道:“别人说不知道尚情有可原,惟独你丞相不能说不知道,因为你的职责必须要知道很多事情,才能辅佐国君理政而不致犯错,看来大缅君该换个丞相了。”

胡炳这才知道事情不对劲,连忙道:“是,是,下官回去后,立刻向国君请辞相职,下官很惭愧,未能尽所职,请容下官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