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踏空林落叶声(第2/3页)

相思轻轻点了点头。她的真气仍被日曜用天一真水之毒封制住,仅能让她率领着众人跋涉,却已无力及它了。

她现在所能依赖的,就只有眼前这个男子。

这情形之紧急,竟让她无裕去想,这个男子为何一直守护在她身边,将她从天授村救出,然后又陪着她拯救了满城百姓。

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相思心中突然一惊,不敢再多想下去。

她知道他的身份来历,也听说过他曾拯救武林于水火的传说……又或者,自己太多心了,这一切,只不过因为他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罢了。

她深吸一口气,将纷纭的杂念驱出脑海,向他点了点头。

杨逸之轻轻道:“保重。”萧疏的身形向山林中隐去。

他的衣服沾满了灰尘,但在他温和的笑容映照下,却仿佛轻披鹤氅的公子,正命人整顿车架,将要雪夜访戴。

那是一段千古风流,在此人而为风骨。

述之不尽,与生俱来的风骨,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绝不因他是否有倾绝天下的武功、高出群伦的位望而改变。

这一切,已深入血脉,只属于他本身。

但相思却感觉到一阵不安。

也许是因为那沾满尘土的白衣,也许是因为他被冷汗濡湿的散发。这些,恰恰与他本身的从容形成巨大的对比,让相思有些忐忑。

她很想叫住杨逸之,但看了看身边的百姓,欲言又止。

她目送着杨逸之,目送这个守护在她身边的男子离去,她的心头忽然有了牵挂。

杨逸之走在山木之中。

虽然风月之力已失去,本就不具真气的他已变得跟常人相差无几,无法施展那些神奇的武功,但他并不畏惧。

他的心没有变。这颗心是天地之心,所以才能笼住那满天满地的风、月,才能施展出那清如神、明如月的剑法。

这颗心中也同样盛满了悲悯与慈柔,才会被相思深深吸引。他的仁爱与天地同在,遍及草木,因此,他走在丛林中,就仿佛深山隐士,偶然行走在满天红尘中,却自不沾染。

所以,他依旧坦然。天地草木便是他的遮蔽。

他很容易就接近了蒙古兵,而没有被发现。

正如他们所想,密林,的确是骑兵的克星,茂盛的丛林使马匹无法行走。但蒙古兵征战天下,所仰仗的,并不仅仅只是马匹。

他们将马匹放牧在山脚下,只派了几个人看守,其余的人,带着长刀兵刃,向山上搜寻。长刀斩断了脚下的荆条,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行进的速度,是相思所率领的老弱队伍的十几倍。

照这个速度下去,不过半天功夫,他们就可追上。

不会武功的百姓们,将会尽被斩杀殆尽。

杨逸之甚至能看到领队将军面上的怒意。显然,他想不到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竟会在这样一座荒城下折戟。

唯一能平复这怒气的,也许就只有满城百姓的血。

或许,还有她的。

杨逸之微微皱起了眉。汗水将散发沾湿,阻挡了他的视线,他的心竟有些凌乱。

这是他以前从未有过的。

面对武功与禅功同臻绝顶的遮罗耶那时,约战天下无双的华音阁阁主卓王孙时,他的心都没有这么乱过。

他深深吸了口气,顷刻之间,心头有了计较。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散牧在山脚下的马匹。

这些精良的战马,无疑是蒙古骑兵的性命。若是这些战马出现了什么变故呢?蒙古骑兵是不是就会舍弃搜山,而将精神转移到战马身上?

毕竟,搜山屠民,不过是为了泄愤,而战马却是他们行军打仗所必须之物。

瞬间,杨逸之便有了权衡,向那些战马走去。他的脚步悄无声息,林木给了他最好的遮蔽,在他靠近战马之时,没有人发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