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面具爷爷及其他(第5/9页)

众人相继爬出机外,所能看见的直升机已是残骸,螺旋桨叶片早就不知断落何方去也,只这机身外壳经树枝擦磨了一圈,竟然片片卷卷,犹似鱼鳞。一名记者在次日的新闻中如此描述:“我们这一群侥幸大难不死的生还者在爬出机身之后的第一个感觉竟恍若从一条鱼腹中钻出的一般。”

另一名记者则以较抒情的笔调描述了附近正在举行建醮法会的某寺庙僧众稍后前来协助从事救援工作的细节。在这位记者的文章中,还有如下一段刻画:“头部碰伤的副驾驶在获救当时频频呓语:‘白色的老虎。白色的老虎。’我们都以为副驾驶可能因脑震荡而产生了轻微的幻觉。幸好入院检查后并没有进一步的症状出现……”

上述这个背景—也就是从利用“火攻之计”迫使“走路人”出首,一直到十四名坠机事件生还者后来的叙述—皆可以自报章杂志乃至一些散轶的回忆录式文字中爬梳而得。然而它仍只是片面的。如果不拼合“面具爷爷”这一方面的事实去看,则它非但片面,甚至充满误解。

至于“面具爷爷”这一方面的事实,又要先从他在一九七七年三月三十号当天带孙小六外出授课的内容说起—那一天,“面具爷爷”告诉孙小六:当年“纱布爷爷”教了他一套奇门遁甲阵虽然称手好用,可却只是这门学问中的皮毛。

“所谓变色易貌、布幻设迷,只在唬弄那些没眼神、无心机,比咱们愚笨的人。”“面具爷爷”如此说道,“可是奇门遁甲作为一种占卜之术,还有无数功法成就,犹在摆阵之上。

“此术早在明代中叶即由一名唤刘兰溪的老道士传下,一传两支。一支经走方的黄雀卜者而传,一支经卖艺的江湖术士—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魔术师’的—而传。这两支向例互无来往,一直到清末出了个苦石道长,机缘奇佳,先后从一卜者、一术士身上学得这奇门遁甲两支的全般艺业,传了你‘纱布爷爷’。只可惜你‘纱布爷爷’还不曾出师,苦石道长便入寂归真了,是以他的道行还不算完备,摆几个迷阵固然难不倒他,可是讲究起观天窥人、未卜先知来,就有些吃力了。

“我是个喜好读些杂书、研究各种旁门左道之务的人。此生容不下一件不明白的事、见不得一宗不透彻的理。是以过去几十年来,东鳞西爪地涉猎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琐碎学问。你‘纱布爷爷’那几手我也参习了十四五年,直到这几年上,我才参出其中还别有究竟。你且看—”

孙小六应声顺势抬头朝“面具爷爷”指尖尽处看去,但见一片朗朗青天,高空中有一块一块似瓦片又似鱼鳞的云彩。

“这叫高积云。”“面具爷爷”微微眯着眼,细细觑了半天,弯身拾起块小石子在手中,道:“老古人叫这云为‘庆云’、‘紫云’、‘景云’,意思是一种祥瑞之云。有了这种云,就不会下雨了。俗话说‘天上鲤鱼斑/明朝晒谷不须翻’,就是这个意思。你顺便把这云的称谓、形状和这谚语都记下了。再往云后面看—”

孙小六手打亮掌遮住眉沿,逞尽目力朝那高积云破洞深处的一抹蓝天望去,可怎么看也只见一片湛蓝。美则美矣,却并无可见之物。正狐疑间,耳旁传来一阵低沉的嘱咐:“欸?难道你‘大牙爷爷’教给你那套‘欲穷千里目’的功夫你竟忘了吗?”

孙小六闻言一怔,还来不及思索:这“面具爷爷”不只同“纱布爷爷”相识,居然连“大牙爷爷”也知道。转念之间倒立刻忆起“欲穷千里目”是一套增强目视能力的内功—孙小六极幼小时背诵过千遍百遍,印象深植脑海,但是他从未认真记之、用之,直到“面具爷爷”这一提醒,才赫然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