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7页)



  这个故事甚至关系到公子忽最后离开宛州,那时候他也才三十四岁而已,起因居然只是一片鸟羽。

  公子忽钓得尨鱦之后,整个宛州都有人不断的送来新奇之物,其中多半是伪造虚托的玩意,但是偶尔也会有些珍品,比如一块黄鱼的耳石,居然有磨盘般大,不知道那黄鱼有多么巨大了。但是其中最珍奇的,还是大风的羽毛。

  有一天,一个背着包袱的年轻人扣响了公子忽的大门,说是有件祖传十几世的珍品,想请公子忽帮忙鉴别。公子忽问他是什么,年轻人却很是腼腆,犹豫了许久才说是片鸟羽。门客们讶然,而后满堂都是哄笑声,公子忽却令仆役和门客们安静,温言款语的请他把鸟羽拿出来看看。年轻人便卸下了自己背上的包袱,他打开包袱的时候,人们竟然觉得是自己看错了,那包袱中不是什么鸟羽,而是一片青灰色的丝绸,卷在一只两尺宽的木轴上。年轻人默默的滚动木轴,那幅“丝绸”展开,青灰色的薄而韧,闪着人们从未见过的粼粼之光。人们上手去摸的时候,并非丝织的感觉,却异常的滑爽,像是羽毛。当时全部的门客都怔住了,以他们的博学多闻,却不知道世间有这种怪异的东西。若说是羽毛,即便大鹰翅尖的长翎,一丝羽毛又能有多长?最多不过就是小手指那么长罢。而那个年轻人所展示的羽毛,竟然长达五丈,而且仅仅是鸟羽中的一丝,扁平的像是片刀形的树叶。

  “风……大风!有鸟曰风,翼比天地……”静了许久,一个博学的门客声音颤抖,“是大风的羽毛啊!真的是大风的羽毛啊!”消息仿佛惊雷,传遍了公子忽的整个府邸,所有门客都围聚来观看。有人一口咬定必是伪造的,有人却以为确实是真的大风羽毛,最后汇成两派争得面红耳赤。公子忽素来不对门客加以管束,这帮博物君子们又最好面子,最后争不过,就在中堂之上扭打,彼此都狼狈不堪。但是那丝羽毛确实与众不同,有人扯下细细的一条,悬着重达数百斤的铁椎,羽丝伸长了许多,却绝不断裂,刀砍剑削,都没有用。

  最后还是公子忽止住众人,要年轻人说出这片鸟羽的由来。年轻人却说祖上的传说已经很不清楚了,似乎是先辈曾经当过渔户,出海捕鱼的时候,看见一阵海潮袭来,一只腐烂过半的奇形巨鸟在海水中载浮载沉,腥臭的气息冲天而起。先辈惶恐之余,叩拜而退,只是裁下了大鸟翼尖羽毛的一丝,一直作为珍物流传给子孙。

  “如果是十几辈之前还能看见大风的尸体,那么不过是两三百年前还有活得大风,”公子忽沉默良久,“那么大风这种神兽依旧存在于世上也并非不可能!”他的话重达千钧,令一众门客热血沸腾。公子忽这么说,谁都清楚他已经有了捕猎大风的打算,门客们不再争论鸟羽的真假,纷纷以自己的所学上前献策,都说世上若有一人可以以人力挑战大风的力量,那么也只有公子忽了。

  堂上热火朝天的时候,却有一个老人忽然站了出来。

  “公子绝不要听这些人胡说!”老人斩钉截铁的说,“自古想要捕猎大风的人,还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这声断喝令门客们大为恼怒,博物君子们焉能忍受别人对他们的见地横加指责?更令他们不满的,是这个姓尚的老人只是公子忽家中一个喂鹦鹉的闲人。

  尚老人也算公子忽的门客,本来却是白水城中一个无业的游民,逢着有富商施舍粥米,他就去凑热闹,没有吃的,他就在城外的树林里面采点野菜嚼食。与众不同的是,他随身喂着一只好看的鹦鹉,那只鹦鹉像是他的命一般,有好吃的,他都先喂给鹦鹉。一次寒冬腊月,公子忽施舍热粥的时候,看见饥饿的游民们对先到的尚老人推推搡搡,抢夺他手里的肉馒头。而尚老人被踢出人群,手里仅剩一小团饭粒,却自己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喂给鹦鹉。看他那幅认真的样子,似乎鹦鹉是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