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西子湖(第4/7页)



叶羽却没有注意她的歌声,他的心思都在谢童身上。船舱窄小,谢童坐在他旁边,单薄的肩膀轻轻贴着他的胳膊。小红一曲《临江仙》歌声方起,叶羽忽然感觉到谢童的身子颤了一下,转头看去,谢童正低着头,右手握着左手的食指,双手微微地颤抖。

“小谢,”叶羽觉得不对,急忙喊她。

谢童抬起头,叶羽觉得她的眼睛变得很陌生。“相寻梦里路,微雨落花中,偏偏是这首曲子……”谢童笑得很勉强。

“公子不喜欢这首曲子么?”小红问道。

“以前很喜欢。”谢童不再细说。

小红随手拨着弦,眼角斜瞟着叶羽和谢童,并不说话。谢童靠在船舱的壁上,用乌木茶匙拨弄着紫砂壶里的龙井茶叶。叶羽知道歌声触动了谢童的心事,可是她不愿说,叶羽也不想问。看了她一会,叶羽起身走到舱帘边上,掀起帘子往外面望去。

湖水清如一块冷玉。此时耳边都是汩汩的水声,细碎的波浪拍打着船舷,小船像是飘在水中,又像是飘在天上。水汽氤氲,远山都沉浸在夜色里,背衬着空旷的天幕,显得格外遥远。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飘离了湖岸,周围也再没有别的游船。夜风吹个不停,叶羽忽然觉得有些孤独,背后的船舱也显得份外温暖。

远远的,一阵浩荡的钟声随风而来,钟声沉浑凝重,回荡不休,一瞬间好像诺大的西子湖都被钟声震荡。叶羽心里有些吃惊,才知道著名的南屏晚钟已经轰鸣起来。

“千里梵钟动杭城,”谢童打破沉思道,“净慈寺是吴越王钱弘叔为永明禅师所建,原名叫做慧日永明禅院,改作这个名字已经是宋代的事情了。每到入夜时分,僧人敲响大钟,和后山的石穴共鸣,钟声扬激湖水,可以震动大半个杭州城。”

钟声连绵而来,清朗的夜空下,既浩瀚又遥远,随风散向无尽的远空。叶羽忽然觉得心里竟是空荡荡的,什么也想不起来。

“要是住在杭州城,每天就听着敲一次钟,就过了一天,一天一天等着敲钟,安安静静地住在西湖边也很好啊。”谢童轻声道。

叶羽没有回答,他心里只是想着静静的杭州城,静静的钟声。多少人在这里听着钟声生了,听着钟声又死了,静静的过了一生,留下他们的子女,依然听着静静的钟声,数着一日一日的岁月如水。

“一夕梵唱一夕秋,一叶轻舟一叶愁。

千寻碧湖千寻酒,丝竹慢,唱不休,红颜总是归尘垢。

听钟十年后,隔雨看小楼,却叫人怎生回头?”

歌声忽起,小红纤纤的十指翻飞在七根朱弦上。初起的时候细不可闻,和钟声风声融在一处,渐渐地钟声退去,小红的歌声破风而出,清亮、柔软、又绵绵不绝。

歌声到了“丝竹慢,唱不休”一句,渐渐旖旎婉转起来,隐隐有一股春情媚意,可一旦落到“红颜总是归尘垢”一句,却立刻又变得凄婉如诉。最后的一句“隔雨看小楼”,她缓缓唱来,歌声已经显得无奈而苍老,弦声也麻木了。结尾“扑扑”的两声,令叶羽也觉得一阵心灰意冷,而小红的歌声尤然萦绕在耳旁。

小红轻轻叹息,五指扫弦。随着晚钟的最后一响,船舱里重又归于寂静。

“姐姐是化用白朴的《双调水仙子》么?唱得真好!”谢童由衷赞叹道。

“多谢,”小红对谢童微微地笑了笑,笑容一闪而逝,虽然冰冷,在她却已经极为难得了。

此时叶羽却被远处的几只小船吸引了,他行事极为警觉,发觉那几艘小船的式样和西湖上的游船不同,而且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飞速而来,可见划船的人膂力很不寻常。环顾四周,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船,都向着他们所在的小船这边赶来,每只船头都隐隐绰绰站了数人,手里打着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