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欲挽狂澜(第2/12页)

  “应该应该,其实不只是我们,如果真出现这情况,我们还应怀疑在座中有人泄露消息,到时没一个能逃脱责任。”范质这话一说,在座所有官员都面露惶恐之色。

  “不过大家不用太过担心,三策之外我还有个偏门计划。其实不管对付南唐还是西蜀,用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其实用杀也是能解决问题的,而且更加经济实惠。”赵匡胤像是在安慰大家。

  “九重将军此话怎讲?”范质是真的不懂用兵与用杀之分。

  “刺杀!一旦上面所说的三条计策失利,这一偏门计划便立刻实施。其实我最早想到的就是这一计,而且已经派人联系了江湖上的刺客高手。让他们潜伏到位,做好准备。只要蜀军进兵且不可挡,我聘请的刺客随时可以行刺蜀国此番统领四州兵马的主帅及一众将领。还有沿界州府的最高官员也在刺杀范围内,让这些蜀官、蜀将必须先考虑自保性命,根本无暇起兵犯境。如果需要,我安排的人甚至还可以直接刺杀蜀王孟昶,让蜀国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对南唐也是一样,如果真的是连私道也被堵住的话,刺客就对边境关隘的守备、户部监行使、粮草司、盐铁专管司的官员下杀手,直接造成官道的混乱。然后不管官道、私道,趁机往外强运低价粮食。”赵匡胤说到这里时,一直没有丝毫表情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些微笑。

  而朝房中除了赵匡胤再没有一个敢笑出来,所有的人都定定地看着赵匡胤,从他的微笑中感觉到一丝锋刃的寒意。

  “范大人,这是我秘呈皇上的一封折子,里面有我的第四策。这一策采用之后,既可以获取大量财富应对南唐提税,又不会对邻国盟友失信。而且运用得当的话,甚至可以借助此财富与蜀国或南唐以兵相对。但这一策涉及太广、责难太多,不是你我可以定夺的。还是等皇上回来后让他亲自拿主意吧。”赵匡胤说着话,将自己在外面刚写的那份封好的折子递给范质。然后又朝在座的所有人抱了抱拳:“下官明日出行,需做诸多准备,今天的朝议我就先行告退了。”说完大步出门而去。

  赵匡胤刚走,朝房里的人就都散了。赵匡胤刚才这番策略的论说,听着像是在和大家商议,其实就是在安排任务。范宰相、礼部、枢密院、户部三司都得马上回去代拟旨、调兵马、点银两,以便赵匡胤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齐君元决定带大家去呼壶里,而且堂而皇之地从官道走。遭遇到三方面实力强大的秘密组织后,从隐秘小路潜行反而不安全,说不定就会和哪一方撞上。而官道是那三方面秘密组织肯定不会走的,所以带着大家反其道而行应该属于上策。

  不过齐君元也未放肆到毫无忌惮的地步,自己这些人也是要尽量掩相匿迹的。所以权衡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乘舟而行,从官运槽道走。

  他们雇用了一条五丈芦篷船。这船很老旧了,船沿、前后船板表面都已经开始有枯腐的现象。这船也不算大,船家一个人就可以操控。沿玉阳河水道直下,绕过沁翠山,再过龙焰洞、东衡镇,然后上岸穿过留潭县就到呼壶里了。这样的行走路线既可避免与那三方秘密组织遭遇,又很轻松,免得自己跋涉劳顿。路途之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和危险都有可能,所以保持足够的体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近连续遭遇的事情让齐君元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不管釆用什么方式前往呼壶里他都感到紧张。瀖州仓促行刺失手,设局困秦笙笙后遇神眼卜福,上德塬被三方强敌堵围,接下来被裴盛、唐三娘袭击,差点中了同门毒手。而最让他感到心绪难安的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却得不到一点合理的解释,让他们如浸浆缸、里外混沌,不知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