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纳森·哈克的日记

五月三日,比斯特利茨

五月一日晚上八点三十分离开慕尼黑,次日一大早到达维也纳;本该在六点四十六分到达,但火车晚点了一个小时。我从火车上看了一眼布达佩斯,并且在街上逛了几步,觉得它是个很美的地方。可惜我不敢远离车站:我们已经晚点了,所以要尽早按照原定时间再启程。印象中我们正在离开西方进入东方,多瑙河上那一座座壮丽的桥梁,把我们从最西的宽阔幽深的水面,一路带入土耳其统治下的东方传统世界。

我们走得很及时,夜幕降临时抵达了克劳森伯格,并入住在“皇家旅馆”过夜。随后我用了餐,确切说是晚餐,吃了顿红辣椒烧鸡,味道很不错,就是让人口干舌燥。(注:我为米娜要了这道菜的配方。)我向侍者打听它的名称,对方说它叫paprika hendl。由于它是这个国家的特色菜,我估计在沿喀尔巴阡山脉一带都能吃到它。我发现我那点可怜的德语在这里居然很顶用,若没有它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伦敦的时候,我有些空闲就参观大英博物馆,研究图书馆中有关特兰西瓦尼亚的书籍和地图。结果我吃惊地发现,在同该国的那位贵族打交道时,预先了解一些这个国家的知识有多么重要。我发现,他所命名的那个地区地处特兰西瓦尼亚的最东端,在特兰西瓦尼亚、摩尔达维亚和布科维纳三国的交界处,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是欧洲最荒蛮、最鲜为人知的地区之一。我从所有地图和著作中都找不到德拉库拉城堡的确切位置,这是因为该国还没有能与我国自己的军械测量局地图相媲美的地图。不过我发现,德拉库拉伯爵提到的那个小镇比斯特利茨倒是个颇为有名的地方。我要从这里开始记一些笔记,以便日后向米娜谈起这次旅行时,好有它们提醒我。

在特兰西瓦尼亚的人口构成中有四大民族:南方的撒克逊人;与其混居的大夏人的后代瓦拉赫人;西部的马扎尔人;东北部的泽克利人。而我将要来到泽克利人中间,据说他们是阿提拉人与匈奴人的后裔。这也许是事实,因为在十一世纪当马扎尔人征服这个国家时,他们发现匈奴人已经定居在这里了。我从书上读到,世界上的每一种已知的迷信传说都聚集在喀尔巴阡山脉的这块马蹄形的地域里,它就像是某种魔幻漩涡的中心。果真如此,那我在这里做客将会妙趣横生。(注:我一定要向伯爵问个究竟。)

虽然旅馆的床很舒适,但我睡得并不好,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梦。有条狗整夜都在我的窗下狂吠,我做噩梦也许同它有关吧。要不然就是我吃了太多的辣椒,尽管喝完了整瓶的水,仍然口渴难耐。直到凌晨我才睡着,可不久就被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我猜我当时一定是睡得很香,鼾声如雷。早餐我吃了更多的辣椒,还喝了一种玉米粉做的粥,当地人管它叫“玛玛利加”;还吃了塞满肉馅的茄子,味道好极了,他们称之为“因普里塔塔”。(注:同样要了一份配方。)早餐吃得很匆忙,因为火车不到八点就要开,也许本该在这个时间开。于是我在七点半就匆匆赶到火车站,却不料在进入车厢后又坐等了一个多小时火车才开。我的感觉是越往东方走,火车就越不准点。在中国会是怎样呢?

这个地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我们一整天都徜徉其中。有时我们仰望矗立在陡峭山上的小镇或是城堡,仿佛眼前重现了在古老的弥撒书中见到的一幅幅图景。有时我们沿着河流、小溪奔驰,河岸两边是怪石嶙峋的宽阔裸露地带,仿佛经受过大洪水的冲刷。只有湍急的大洪流才能把一条河的岸边涤荡得干干净净。

每一站人都很多,有的站人潮如涌。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一部分人看上去像是本地的农民,或是我一路上见到的从法、德两国来的农民。他们穿着短上衣和自己缝的裤子,戴着圆帽。但是其他人的穿着打扮就显得很新奇了。如果你靠得不是太近,女人们看起来都很漂亮,不过她们的腰都很臃肿。她们穿着各种样式的白色长袖衫,大多数都扎着宽大的腰带,上面缀满飘逸的布条,就像芭蕾舞演员穿的服装,不过里面当然都穿着衬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