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杨家能在朝廷站稳脚跟靠的是尚书聪慧明哲,两位少爷何须因他人言就心生疑虑呢?”入京后,谭盛礼亦听了些和杨谭两家有关的事,子孙虽是受小人蛊惑贱卖了书籍,究其缘由,自身品行不好,谭盛礼道,“谭家祖上的事儿与杨家无关,两位少爷无须耿耿于怀。”

谭盛礼没有和杨家人打过交道,但他知道杨家不是撺掇怂恿子孙的小人,谭家藏书万卷,被卖到各府,而以书修养品行官至尚书的仅有杨明诀而已,读其书行其事,杨家人的坚韧通达不是谁都有的,想到平州土匪拿着谭家的书以低价变卖而无人买,谭家的书能造福人是无比让谭盛礼欣慰的事儿,他道,“杨尚书心怀坦白,言行正派,杨府有今日的地位,和令尊的努力息息相关……”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从书里学到如何为人处事,相较而言,杨明诀值得人敬佩。

父亲被人称赞,杨严谨倍感骄傲,可说这话的是谭盛礼,多少让人觉得别扭。

看出两人不自在,谭盛礼笑了笑,温声道,“谭家人离京前卖书不少,真正以书里的道理要求自己的恐怕就令尊了吧,谭家祖上泉下有知也多高兴吧。”

杨严谨怔然,细细琢磨谭盛礼话里的意思,自惭形秽,父亲说得对,纵然能读到帝师的书,却学不到其豁达的胸襟,兄弟两起身向谭盛礼施礼,“晚辈言行有失,还望谭老爷指正。”

“你们亦是为家族名声着想,情有可原……”谭盛礼将两人的文章还给他们,说道,“学问方面我应该没什么能教你们的,遇事勿焦躁,平心静气,切忌争强好胜,若有疑惑,多问问令尊,令尊是过来人,懂得更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杨明诀德才兼备,悉心教子的话,杨严谨兄弟两他日必成大器。

“是。”

出去时,外边等候的读书人纷纷侧身,角落里有两人窃窃私语,杨严谨心头不喜,转而想起谭盛礼的话,眉头骤然舒展,回府后去书房找杨明诀,将他们和谭盛礼的谈话悉数告知,杨明诀道,“谭老爷胸襟豁达,比帝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得他教诲是你们福气,好好跟着他做学问保你们受益无穷。”

杨明诀任户部尚书,天子近臣,知道的事儿比兄弟两要多,比如太子已到启蒙年纪,皇上迟迟没有定下太傅人选,谭盛礼不过是个新科状元,入翰林前直接授五品官……谭家在帝王心里地位超然,不是旁人能比的,杨明诀提醒儿子,“收起你们那点心思别再让人看了笑话。”

他说的是街上拦截谭振兴他们并赠予钱财之事,回想那事,兄弟两自知做得不对,羞愧道,“是。”

“下去吧。”杨明诀摆手,转而想起谭盛礼的话,又补充了句,“日后若有不懂的地方先问为父,为父若是无空,写在纸条上差小厮送来。”

兄弟两面面相觑,“是。”

任户部尚书后父亲就忙于政务,极少过问他们的功课,现在说出这话,是想亲自教导了?都说虎父无犬子,哪有儿子不仰慕父亲的呢?兄弟两开心地退下,到门口时,杨严谨突然想起有件事,迟疑地折身回到屋里,“父亲,有件事儿子没有和你说实情。”

他之所以拿钱打发谭家人是受同窗挑拨,国子监有人到处散播杨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谣言,他心生不忿,只想让谭家人在京里消失,所以才……

听完杨严谨所说,杨明诀皱了下眉,沉吟道,“我杨家虽武将出身,但行事光明磊落,无论遇何事,你只需挺直了腰板,谭老爷即将入国子监,谣言他自会处理,至于你那几个同窗,不可与之交心……”杨明诀沉浸官场几十年,老谋深算岂是几个少年能比的,杨明诀道,“尤其是那楚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