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焰山

1

唐僧师徒四人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几场雨一下,天很快冷下来,天上的云变得稀薄,有时中午也会刮风,一阵紧似一阵,沙觉得冷,手和脚都冷。八戒挺高兴,他喜欢看看沙,沙常常垂着头盯着自己的脚,脚上穿着一双磨破的僧鞋,全神贯注的,露着一节很好看的白色脖子。冬末的夜里,忽然闻到空气中温暖湿润的春天将至的气味,或者秋天的微寒,都会叫他心情愉悦,“太好了,天又冷了。”八戒说,天暖和了,天冷了,天又暖和了,他和很多人一样不断地以欢乐的心情期待着每个新春、每个新夏,期待着新月和新年,常常觉得自己期待的事情姗姗来迟,自然的本质是这样,人们在渴望回到派遣他来的地方去,回死亡的故乡。“好冷。”沙忍不住说。八戒说:“冷么?”走过去握住沙的手呵了口暖气,笑嘻嘻地说:“要加衣服了。”沙点点头,八戒微笑着抬头,看到很远的天边飞过几只黑色的鸟,远处的山很苍凉,一个接一个的山头,漠漠的,连绵不断,“果然秋已经深了。”八戒喃喃道。远处的山峰里传来一声不知道什么鸟的叫声,冷清而空空荡荡的。八戒觉得挺好,就是大家话少了点儿,不知道是不是累的,是够累的。

这段路走了几天,却渐渐热起来,起初以为是天时不正、秋行夏令,再走一段更加燠热,热得邪门。唐僧的苍白额头上沁出了细细汗珠,他勒马,路旁有座庄院,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唐僧道:“行者,你去那人家问个消息,看这炎热是什么缘故。”

行者绰下大路,径至门前叩问,主人迎出,听闻是前去西天取经之人,连忙请四人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行者询问天气,主人道:“离这儿西面六十里远就是火焰山,所以这儿没有四季之分,是一年热到头的。”

八戒道:“火焰山?”

主人道:“是啊,那座山上有八百里高的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正是去西方的必由之路,假使要过山去,铜脑壳铁身体也会化成汁呢。”

行者问道:“既然这样,哪里还有收成?”

主人道:“有个铁扇仙的。她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才有的五谷养生。”

行者问道:“铁扇仙住在哪里呀?问她借扇子用一用,扇熄那火焰山的火焰,我们好过去,这儿依时收种得以安生。”

主人道:“在翠云山,翠云山芭蕉洞。我们去拜仙山,往回走一个月,离着一千四百五六十里吧。师傅要去,吃些茶饭,办些干粮。”

行者笑道:“不用。”向师傅欠了欠身,道:“就回来。”

唐僧点点头,行者走出屋子,将身一耸,跳上一朵彤云离去。

2

翠云山山势嵯峨,松柳郁郁苍苍,但听不到有兽唳鸟鸣,只有轻飘飘的风穿过木叶之间的细小的动静,随风传来阵阵清幽的野花香气,分外显出寂静,不知什么地方开着的一丛一丛一簇一簇的好花儿开过以后,又兀自悄悄败落了。依稀还辨得出人踏出的路径,就快要被柔乱的草木生长覆盖了。行者凭空觉得这山中带着一股淡淡的哀怨,他即沿着山路向深处寻去,只听到自己脚下踩倒生草落叶的声响,由于太过安静,甚至辨得出是怎样的一株植物被踏弯碾碎,不由得生出一份过分的怜悯之心,每走一步的感觉都奇奇怪怪的,就这样来到芭蕉洞口。

芭蕉洞口垂覆着攀攀扯扯的藤萝,洞口地上长满了青翠欲滴的苔藓,行者叫了声门,洞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个女童,手里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小师傅,麻烦转报一声,我是上西天求经的人,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借芭蕉扇一用。”女童道:“哦,取经的,你等着,我去给你通报。”那女童一转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