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选 哈利路亚(第2/7页)

不久之后,他想,也许正因为是天才,才这么干脆地放弃了。那种离开的方式,可能是最适合她的。

在他心中,她成了半个“传说”,因此,这次的复出才令他五味杂陈。

那是一种幻灭,就像是以前宣布“想过普通生活”的偶像再次开始演艺活动。

当然,也有期待,“能再听一次了”。他想再度确认曾经的感动是否真实。也许能再次体验当时的感动。

万一自己大失所望,怎么办呢?他也有这种担心。不过,作为同一场比赛的参赛者,不可否认,他也暗地里希望能说“原来就是这个程度啊”,战胜曾经的偶像。

明石一脸复杂的表情,盯着那张照片。

“谢谢!”

“加油哦!”

马赛尔面带微笑在节目单上签好名,递给少女,四目相对,少女发出“呀”的欢呼,转身跑远了。

演奏结束后,每到休息时间,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马赛尔虽然感到荣幸,但他不得不停止分析刚才的表演,多少也有几分不快。

节目单上,已经公布了所有的参赛者从第一次预选到决赛的所有演奏曲目。仔细看下来,十分有趣。节目单无声胜有声,每个人的选曲,显示了参赛者的技术、爱好,还有参加比赛的策略。所有人的撒手锏都集中到这儿来了,这个人是想展示自己的技巧啊,为什么选这首曲子呢?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呢?他时常陷入冥思苦想。第一次和第二次预选都有规则,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曲范围有限,第三次比赛有一个小时的独奏,可以自由选曲,是展示个性的机会。全选肖邦还是全选拉赫玛尼诺夫,曲风更靠近现代还是传统,大家都会优先选自己想弹的曲子和自己擅长的曲子。

不过,看这个人的第一次预选选曲,说实话,要么他是个了不起的天才,要么是个呆子。

马赛尔打开的,是接下去登场的风间尘那一页。他的第一次预选的三首曲子,是这样的:

巴赫《十二平均律 第一卷第一首C大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奏鸣曲K.332》第一乐章

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

《伊斯拉美》还能理解。巴赫和莫扎特的曲子,在技术上难度不大,在钢琴曲中《伊斯拉美》的难度数一数二,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技术,这一点在战略上是正确的。

近年来,钢琴技术的平均水平越来越高,还有几位其他参赛者在第一次预赛中选择了以往很少演奏的《伊斯拉美》。

但是,为什么会选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第一首呢?

这首曲子就算是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也肯定听过,是超有名的曲子。有名到大家一听到这首曲子,就会想起过去那许多著名的演奏。要弹奏这首曲子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在比赛上演奏。

接下来的莫扎特,也让人觉得这个人“不知天高地厚”。这又是一首超级出名的曲子,正因为如此,很难就这么正面挑战。这个人竟然就这么大大咧咧地选了这两首曲子,到底是天真烂漫,还是自信过头呢?

马赛尔陷入了沉思。

不,等等。这不一定是风间尘自己选的曲子。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少年,又是这么重要的第一次预选,由他的老师来选曲更有可能。

如果这是尤治·冯-霍夫曼生前的指示,那肯定就是自信过头了。这么说的话,他们对这样的选曲也是相当有把握的。

马赛尔不由得想吹口哨了。

这家伙很厉害。真期待。

忽然,周围响起了拍手声,舞台上,一个穿着黄色礼服的参赛者正在鞠躬致谢。马赛尔吃了一惊。他这才发现演奏已经结束了,自己都忘了听。

在舞台侧翼深处,调音师浅野耕太郎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脑子里浮现出那个少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