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选 明星的诞生(第4/5页)

宽广的音阶,直接使用这种单纯的表现手法,这样的演奏好久没听过了。有很多钢琴家基础扎实,或是技法灵巧,想必也都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出现以破天荒的“宏大”和留白征服听众的钢琴家。

这孩子将本来矛盾相反的东西十分自然地化为己用,容量之大,令人惊叹。

她想起了在派对上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充满野性,又优雅无比:充满都市风情,又浑然天成。

钢琴的声音新鲜水灵又成熟老到。虽说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但已经能让人感到风格自成一体。

难道是混血的原因?不,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的日本血统,并不稀罕。特别是在欧洲,自古以来就民族混合,混血儿并不少见。而且随着祖辈传下去,成分越来越复杂。正因如此,纯血主义和血统之争才更为严峻。

杂种。当时她想起了这个词。

这孩子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杂交变成了自己的优势,多么强韧。

有些血统复杂的孩子想成为演奏家时,时常会因为在父亲或是母亲的祖国感受到排斥感,苦恼于自我认同,最后名副其实地成了“半吊子”。当然,其中也有些人成功地吸取了双方的优点,将自己变成了“双面人”。

而马赛尔,不光是“双面人”,他有三面甚至更多。

甜美华丽,而又阴郁复杂。欧洲传统,拉丁的光影,东方诗情,还有北美的辽阔。所有的一切都毫无冲突地共存,融为一体,形成了他的音乐。切换曲子,变换角度,他所拥有的多面性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一面。这成为一种谜一样的魅力,让人想再听他弹奏别的曲子。

容貌过人的年轻技巧派常常被同行轻看,长辈和职业音乐家,肯定也能接受马赛尔。

她看到了坐满一楼的女性观众。

日本的女观众,真的对美貌和身材很感冒。马赛尔身上,有流行的潜质。

二楼的座位有时让人感觉离舞台更近,马赛尔弹奏的时候,有一种翻开立体绘本,人物忽然跳出来逼近自己的错觉。

巴赫弹得不错,莫扎特也很精彩。光是会弹,光是声音好听,并不算是有才华。肯定也经过了辛苦的练习吧。当然,那是纳撒尼尔的弟子,纳撒尼尔容不下偷懒的弟子。

跟霍夫曼先生一样。

她这才惊觉这一点。

纳撒尼尔是不是也怀着自负,认为马赛尔才是先生衣钵的继承人呢?

她强忍住,不去看纳撒尼尔。

仔细想想,霍夫曼先生正是混血。他的祖母是日本人,嫁给了普鲁士贵族,父亲是大指挥家,母亲是意大利的著名歌剧女演员。据说从小就被寄养在各国的亲戚家里,童年动荡不安。他复杂多变、严肃较真的个性,成就了尤治·冯-霍夫曼的伟大音乐作品。

倾心于老师的音乐的纳撒尼尔,大概在马赛尔身上看到了新时代的霍夫曼吧。正因为如此,老师另有弟子,才令他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确实,这个弟子担当得起他的期待。

三枝子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弹奏完第二曲的马赛尔。

接下来是《梅菲斯特圆舞曲》,和亚夜选的曲子一样。

奏冷静地分析着。

第一次预选演奏时间为二十分钟。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中挑选三声部以上的一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里选择第一乐章或是包含第一乐章的多个乐章,浪漫派作曲家的一曲。前两曲很难分出上下,于是很多参赛者自然就决定第三曲选择难度大的曲子。看节目单上,选择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占了一大半。第三曲占用的时间是十一二分钟。这么长的时间里,能够弹奏完的曲子,选择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的参赛者有五个人。昨天也有个人弹,但没能听到。在网上看观众的评价,并没有人提及,可见不足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