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 前奏曲(第4/7页)

到现在为止,有两个日本人。两人都在巴黎的高等音乐学院留学,技术上无可挑剔。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其他两个人也推荐,三枝子可以给他及格。另一个人,很遗憾,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技术都势均力敌,剩下的只能比谁能让人“眼前一亮”了。才能突出、个性开朗的孩子当然占优势,距离合格线,都只有分毫之争。“那孩子有点意思”“那孩子有点特别”“那孩子让人移不开眼睛”。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后只能靠这种语言无法表达的含混不清的感觉来判断,这是实情。在比赛的时候,三枝子只能简单地以自己“想不想再听下去”为标准。

往下翻资料,一个名字映入眼帘。

JIN KAZAMA。

在评选前,三枝子尽量不去了解候选者的信息。她希望自己能以对候选者本身和演奏的印象做判断。

不过,她还是忍不住仔细地看起了那份资料。

资料是法语写的,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哪几个汉字,应该是日本人。照片上,是一个品貌端正,同时让人感觉野性十足的少年的脸。

十六岁。

令三枝子注意的是,履历书上一片雪白。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

学历没有,也没有参赛经历。日本的小学读完后来到法国。从资料上只能知道这些。

没上过音乐小学,并不少见。这个行业神童层出不穷,很小就出道的人就可能不去上音乐学校。很多人等长大了以后为了学习演奏理论而重新进音乐大学学习。三枝子就是这样。十岁出头就在两个国际大赛上得了亚军和冠军,被誉为天才少女,马上开始了演奏活动,进音乐学校,有点像是先上车后补票。

但是,光看这份资料,也看不出KAZAMA JIN这个少年,参加过什么演出活动。

难道他是特许旁听生?还有这种规定?

三枝子歪着头思考。但是,这份资料竟然通过了,现在来到了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选拔现场,简直像是搞错了。

但是,目光落到角落里的“师从”这一项,她马上明白这份像是恶作剧的资料能够通过的理由。

她全身唰地发起热来。

不,不对。

三枝子在心里摇了摇头。

这里,我一来就看到了,只是装作没发现。

那一项写的是:

自五岁起师事尤治·冯-霍夫曼。

三枝子清楚,自己的心脏正在扑通扑通,向全身输送血液。

她不清楚,是什么在动摇着自己。这一点不确定,令她更加动摇。

她明白,这一行字十分重要,但光凭这一行字,就通过了资料筛选,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参加过表演,也没上过音乐学院,完全是一个无法归类的存在。

三枝子拼命抑制住想跟旁边的两个人讨论这件事的冲动。三枝子习惯事前完全不看候选者的信息,西蒙会“看一眼”,斯米诺夫则会“仔细看一遍”,他们不可能没发现这行字。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还有“有推荐信”的标记。

那位尤治·冯-霍夫曼的推荐信!这件事,一定曾让这两个人吃惊地跳起来。

这么说来,昨晚三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西蒙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三个人约定好,在试听之前不讨论关于候选人的一切事情。

此时,三枝子清楚地回想起了他当时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当时,他说起了今年二月静悄悄地去世的尤治·冯-霍夫曼。这个传说中的名字,一直备受全世界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尊敬,但他本人却希望安静地死去,葬礼只允许亲近的人出席。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最终,两个月后的忌日,音乐家们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三枝子当时有独奏音乐会,没能参加,有人给了她当时的记录摄像。

霍夫曼没有留下遗言。这符合对万事都不执迷的他的风格,在告别会上,去世前霍夫曼留给朋友的话成了众人议论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