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旭日如血 第四十四章 见仁见智(第2/9页)

共和军的强硬出乎我的意料。然而我知道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丁亨利苦苦争取方才得来,我也希望不要再有战争,所以不论共和军提出的条件有多么苛刻,我仍然一步步谈判,该还的还,只希望达成一个共和军和帝君都能同意的条件。

七月,正在谈判过程中,后方传来的一个消息彻底打破了我的幻想。久无举动的尊王团在帝都又发动了一次运动,趁乱刺杀了何从景。

消息传来,最后一线和谈的希望破灭,战火重开。这是帝国自新四年、共和元年七月的事,这一年,张龙友晋升为太师,正式成为帝国最有权势的人,而文侯重新被贬为侯爵,文公的爵位给了蒲安礼。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十二月,在命令帝国军全面出击之时,也就是我二十九岁的最后一个月里,拜帅令正式下达,我成为帝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元帅。这个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时,我却只感到像是嘲讽。我从来没有过如此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但在彻底失败的同时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荣誉。同时,邵风观、毕炜、邓沧澜三人同时升为上将军。这时帝君也正式提出要我迎娶十九公主的事,但我以郡主为理由而拒绝。

此时帝国军的神龙炮经过改良,威力又有了提升。虽然仍旧比不上共和军的神威炮,却不再有天壤之别了。自新五年、共和二年三月,我正在抵御共和军的新一轮攻势,传来一个消息,文侯逃亡入狄,地军团与风军团立刻返回征讨。

回到帝国后,整编了部队,我和邵风观率地风联军五千人进入沙漠,经过激战,活捉了文侯。然而,在这一战中发生了很多事:我的百辟刀在与叶飞鹄对刀时碎裂,小王子则在与随文侯出逃的武昭老师对枪时枪挑武昭老师,而地军团参军简仲岚竟然要杀我。

帝君现在正倚仗我,他不会杀我。要杀我的,只有因为我拜帅后权位逼近他的张龙友。张龙友要做的,是加强帝君对帝国的控制权,然而我作为帝国元帅,率先反对任何人独断,在张龙友眼里,我就是他控制地军团的最大障碍了。

然而,我只有一步步地做下去。至少,现在只有我才能制约张龙友,不让他成为第二个文侯。

文侯被捉拿回来后,我与邵风观、邓沧澜联名请求赦免他的死罪。不管怎么说,文侯为帝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他也确实有治国的能力,就算让他成为一个幕僚,也能够向他请教许多治国之策。毕炜虽然没有与我们联名,但他也没有提议要杀文侯。坚决要杀文侯的,却是晋升为文公的蒲安礼。

蒲安礼上疏,说文侯跋扈难制,不臣之心永无宁日,因此必须上断头台斩杀,张龙友也附和他的建议。断头台原本就是文侯设计的,用此来斩他,蒲安礼的提议实是刻薄之极。张龙友和蒲安礼,这两个帝国目前地位最高的人都坚持如此,虽然有我们四相军团三统领联命保奏,仍然无济于事。不过总算我们也不算毫无地位,帝君决定,赐文侯一死,给他留一个全尸,不至于身首异处。

自新五年七月,文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时,我正奉命抵御丁亨利的共和军北上。

丁亨利非同凡响。共和军重新举旗以来,虽然仍遭四相军团压制,无法渡江北上,但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而且每次挫折都无法给他们实质打击,往往过了几个月共和军就恢复元气。我几乎要以为共和军真的拥有那种能造出人类的孵化机了,可是经过详细调查,共和军根本没有这种东西,他们的法宝就是征兵。

与帝国军征兵时不同,共和军征兵完全凭自愿,只是承诺会把土地按军功分发给他们。与帝国的土地私有不同,共和军宣称土地国有,人人皆可拥有。这一点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极有吸引力,而且大江以南的土地要比大江以北肥沃得多,不要说帝国那些拥有广袤封地宗室王和功臣们不愿把自己的土地分给难民,就算他们肯,这些土地的吸引力也不及共和军控制区。更何况随着战火蔓延,劳力下降,当初立宪时定下的减免赋税已成了一句空话,实际赋税反而增加起来。而越是这样,逃离帝国控制区的难民就越多,共和军的兵源也更充分。当我发现被我们占领的地方的民众也开始传说有一个地方没有贵族压迫,不必缴纳苛捐杂税,土地也归自己所有时,我明白,帝制先天上比共和制就有着致命的缺陷。我不相信共和军能永远把土地分给民众,可是在当今,共和制再华而不实,帝国再有明君贤臣出现,对于民众来说,共和制仍然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