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认识了大帅,我进了军营(第3/4页)

我比朝廷早知道三个月,因为星象是不会骗人的。

大帅告诉我,本朝号称战将千员,其实能领兵打仗不过百人。百人之中,善战者不过十员,李彦亭麾下就有其中之三。

我皱了皱眉。

“不过,本帅麾下也有三员大将,足以与之匹敌。”大帅顿了顿,“何况还有虚先生的高足。”

我一笑:“行军布阵,学生未必能够胜任。”

大帅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道:“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强者胜,两强相遇智者胜。我手下的兵将可谓强者,先生足以称为智者。如此这般难道还有什么忧虑不成?”

若说忧虑,或许我唯一的忧虑就是大帅之前所测的字。

“什么时候出征?”我问。

“近了。”

出征之日果然很近。一个月后,圣旨下,命天下兵马元帅蒋栋国率军三十万,出关平叛。

三十万大军。

我只见过三十人打架,那已经是足以惊动官府的大事了。

点将台设在京城北郊,我知道那个地方,有一片凹谷,可以容纳数万人。事实上,京师出发的部队只有五万,其他的二十五万都是从地方调派,在金城集结。

誓师当日,皇上亲自登上点将台,激励士气。听说,凡是校尉一级的将官,都有御赐的战刀。

我在山头上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他们中恐怕有一部分要永远留在数千里之外的土地上。

我虽然没有参加誓师,却也要跟着出征。我有时候也会想,大帅或许也是师父的敌人,只是看我一无所知才利用我而已。不过这种念头很快就会打消,大帅对我的态度有时候就像是对自己的子侄。

“你跟着我的吧。”大帅说。

我点点头。出京三日,大帅开帐,所有校尉一级将官都要列席。

本朝军制,非军职在身是不能知闻议事内容的。所以,每一个进来的将军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

本军五万,加上前日京畿卫王致繁将军带来的十万军马,一共是十五万。太祖皇帝开国时,曾命师父虚綦之厘定军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十什为班,十班成曲。十曲有营,数营可称师、部,数师并举方为军。

伍有伍长,什有什长,皆为兵士。至班而设兵尉,是为官长。曲设卫尉,每营的统领称校尉,封有将军号。师父定将军号百二十余,高下尊卑一目了然。

王致繁将军年近五十,比之大帅更显沧桑。将门虎子,先祖即是前朝统领一方军政的大员。后来太祖皇帝举兵应天,闻风而从,可说是三朝重臣。

不过大帅对他并不是很看重,私下曾对我说,王致繁不过是一员庸将,靠祖父余荫才忝居高位。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也觉得他没有将军风范,更像是外放的文官。

不过他手下倒是有一个校尉,可爱得很。

“这位是本帅的幕僚,布先生。”大帅待人都来齐了,淡淡说了一句。

帐下十五位校尉将军,一阵细语,或许是因为我的年纪,或许是因为我的腿。

“军纪何存!”大帅怒了,下面顿时没了声音。

非但那些将军害怕,我也吓了一跳。有些人天生就是军人,披上战甲,光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霸气就能让人胆战心惊。

我一一扫视那些将军,年高的不过四十,年轻的也有三十,可说是青壮之师,现在被大帅一吼,皆是神情不定。只有一人例外,处之坦然,我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我军久未作战,军纪懈怠,诸君归营之后定要着力整顿,不可轻心。”

“末将得令!”十五个声音同时应道。

“此番李彦亭作乱,正是血性男儿建功立业之机,诸君切莫坐失良机。”大帅顿了顿,“今日军议,乃是定下各营协调共进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