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镐京云(2)(第2/5页)

  纷纷扰扰乱了一夜,到将近天明时分,燕伯息才在晋侯的馆驿里面躺了一小会儿。他自己还不十分清楚,可是畿内侯辱外侯之事,已是数十年未见的大案,朝廷上下忙了一夜,毛公、宗伯、晋侯、鲁侯等亲贵重臣都没有回馆休息。燕伯息到寅时初刻方起,一看滴漏,吓了一跳,忙忙地更换朝服。因天气炎热,朝廷已有旨意,参加朝觐的诸侯可以着轻纱,但是燕伯不敢怠慢,还是穿上了厚厚的素绸朝服。穿戴整齐,已有朝廷派来的温车在门外等候,燕伯匆匆嘱咐众人,谨守臣道,不可将昨夜之事大肆喧哗,说完便登车而去。

  朝中派来陪同的是畿内侯北郭恒。按理外侯入觐,通常只派卿士寮的官员陪同,因昨晚事情重大,毛公特意派北郭恒来陪同燕伯,算是朝廷为他挽回点面子。却不知燕伯浑然无事,绝口不提昨晚之事,只问京畿附近的逸趣。北郭恒小心陪同,不一时便抵达镐京外的承天门,由于外封诸侯朝觐时,都是在此门承上贡物,所以又俗称库门。

  为迎接朝觐大礼,从丑时开始,承天门通往京畿的大道便被封锁。寅时末刻,就在燕伯抵达承天门下,加入等候在此的外封诸侯班列时,大门辄辄开启,门楼上升起双旗:代表当今天子的龙旗,旁边是略矮一头的周公蛙旗。驻扎镐京的六军从门中出来,共有车一百乘,卒四千六百人,从承天门一直部署到京畿大门启天门,长达十六里,数千面旌旗在晨风中微微卷动,静候着一年一度朝偈大礼时刻的到来。

  卯时初刻,内门应门开启。应门自成王年间开始,便是诸侯朝觐天子的地方,经过多年扩建,其实早已是一台、两厢、三殿的行宫规制,内院宏大,大行人毛公窦率外封诸侯共七十一名,方国主(前朝商所封诸侯)二百一十四名,从应门右侧门入。小行人宗伯启率畿内邦国主共四百九十七名,由应门左侧门入,诸侯、方国主立于内苑右厢,邦国主立左厢,依序而立。

  辰时,台上奉行殿殿门开启,天子之旗由门出,受众臣朝贺毕。诸侯、方国主次第行礼,而后邦国主行礼,三献而退,使臣贡物于庭。

  三献是古代礼仪,按道理,天子或者执政大臣应该在应门亲自受礼,但是今年却无人受礼,只有卿士寮的官员在现场维持。献礼完后,应该由天子或执政大臣向诸侯还礼,所谓“投之以桃李,答之以琼瑶”,但是,从辰时到已末,还礼仪式也一直没有动静。

  诸侯们从寅初起便开始等待朝觐,等待了将近五个时辰,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一个个苦苦在应门等着。虽然还是春季,但气候已经温热,几百人一动不动地挤在应门狭小的厢房中,其苦可想而知。

  眼看要到午时,如果奉行殿门还不打开,一年一度的朝觐大礼就要完结,诸侯们疲惫交加,不知道内宫出了什么事情,渐渐的都骚动起来。燕伯息站在班列前面,与北方诸大臣站在一起,直听他们议论,内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周公姬瞒从早上寅时起就在温德殿接见担任朝廷卿士的诸侯重臣,谈论春季耕作事宜,又议及北方的旱情。已末,才在诸大臣陪伴下出宫,前往宗庙祭祀,又赴文王、武王之庙。好容易捱到午时末刻,又传来消息,周公已经出城,前往大社,行春耕之礼。

  这些都是天子日常的祭祀,按道理,为了照顾诸侯,朝觐大礼时都没有这些内容。周公出城的消息迅速在诸侯中传播开来,诸侯们焦躁不安,但王室庄重之地,既没有旨意退朝,这就只能干捱着,只可怜了那些年老体弱的,申时不到,已有十余人晕倒在地。宫内厅的官员倒是准备充分,用软塌抬了出去,剩下的诸侯们水管饱,柞肉还是连影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