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赵·埃马纽埃尔·桓(第2/2页)

这都是车轱辘话转着圈的说,今天早朝已经说了一次了,朝臣们提出了购买粮食,可是大宋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粮食出产地,去哪里寻粮?

李纲看着官家认真的说道:“上京路的榷场已经开始收粮,而大同府的商贾也在寻找从西域和更遥远的西方筹措粮食,塘口市舶司也在积极联系海商,从占城等地购买粮食。我们需要给西域行商和占城粮商们一些信心,刺激他们卖粮,而这个刺激,就是我大宋朝的开放与包容。”

赵桓看着李纲同样认真的说道:“我们可以用更多的经济性的手段来筹措,而不是利用朕的家事做文章。”

李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但是纳外嫔,最省钱,而且没有后患。”

赵桓看着李纲眼神中带着犹豫,刺激西域行商或者占城粮商卖粮的手段很多,比如开放大宋市场给外商,或者开放邸店让外商入驻,亦或者是开展合作经营,扩大外商可投资资产。

这些政策,都能够刺激西域行商和占城粮商和大宋的商贸。

对应蝗灾,那就是卖更多的粮食给大宋,商部也提交了相关的政策,赵桓还没有批红,这都有很多后患。

在百姓看来,这就是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做法。

比如盐铁就是大宋专营,现在大宋有了商部,盐铁专营收紧,而且盐作为大宋的一种武器,已经用到了战争之中。

但是商部的札子上,就有开放盐铁给外商的条目,让赵桓完全无法接受。这是民生大计!是在引狼入室!

尤其是此次疫情的出现,必须将这类民生大计置于市场规则之外,防止出现赵承佑哄抬粮价、盐价的悲剧再现,将粮食、防护、医疗和生活环境托付给别人,是一件愚不可及之事!

是的,李纲说的没错,纳个外国皇族的妃嫔,的确是最简单的刺激贸易的手段,而且没有任何后患。

“行吧。”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叹气的靠在了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