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车之师(第2/2页)

李清照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慵懒的说道:“臣妾还在商部的时候,李太宰有一次说到了大同府和云中路的商路税收,说大宋朝以往都是将商货交给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就再无牵挂了,但是随着商路通行,才知道获利如此之丰!”

“仅大同府的商税今年就收了三千万大宋银元,等于津口和塘口两个市舶司的总收入。”

赵桓当然研究过今年国帑在接连用兵和灾害下税收增长的原因,他也知道大同府的税收情况,也知道克烈部送来的一万头羊,在大同府病死了一千只的事实。

李清照笑着说道:“臣妾就琢磨着,大宋也没有这方面通商的经验,尤其是官家有志于西域之时,臣妾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下前唐的各种政策,好制定商部接下来的规划。”

“唐朝之盛起于隋时,盛于贞观,耀世于开元,臣妾就琢磨了很多商道的政策,也都定好了章程,官家都在燕京或者来州批过红,后来臣妾就发现了相比较唐制,大宋宫廷的一些制度,委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比如纳宫人和宫妃这一块,举个例子,前唐就有一个妃子是粟特人,曹野那姬是前唐玄宗的宠妃,寿安公主也是这名粟特人所生。”

“官家之志乃是远迈盛唐,若是做不得前唐那般开放和包容,定是完不成这个目标。”

赵桓琢磨了很久,才摇头说道:“安史之乱就是当初的昭武九姓所行之事,朕以为不可全取唐制之开放政策,不妥。”

赵桓虽然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本质是开元年间府兵制的衰败,导致了地方军头做大,实质是一场地方军队的叛乱行为,但是他依然觉得和当初的李隆基极度信任李林甫和安禄山有极大的关系。

李清照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剥好的瓜子放在了官家手中,说道:“官家听说了韩昉的遭遇了吗?其实眼下大宋百姓对汉儿归宋,已经有了蔑视之举,臣妾以为不是什么好事。”

“官家到现在让曹贤妃在宫里,不就是图打了西夏以后,好管理一些吗?官家再想想,这事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