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大宋的错误示范(第2/2页)

当初金人从燕京数日南下至相州,五日至开封汴京之时,大家都说金人是妖。

李纲这句话,复述的是当初赵桓的说辞。

“你还记得呀。”赵桓仔细一品,才想起这句话是自己当初说的。

李纲笑道:“无孔不入、看不见、摸不着的小须弥虫,几个时辰就能带走一条性命,不论男女老幼、不论牲畜都有可能患病而死,韩世忠怕的理所应当。”

“倘若不是臣去胡元的存目镜里看了一眼,万万不能相信,一碗水里居然有那么多的虫子,而那竹节状的小须弥虫,微乎其微,居然可以顷刻间要了牲畜大物之性命,世间着实奇妙。”

赵桓指着那个札子问道:“金国求助,朕以为不去。明年开春过了,朕还要打金国。”

“官家圣明。”李纲俯首说道。

救金人?生死之仇,不共戴天。

“官家的《除蝗疏》已经通传各州府县,各地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水利灌溉,也发动了乡民深耕翻田,仅穷江附近,就开掘了数条支渠,水车数架,凿井七十二口……”李纲洋洋洒洒说起了政事。

防蝗,是入冬以及整个春天都需要筹备之事。

涉及民生,则无小事。

李纲又将自己几条从民间收集来的各种防蝗手段,和官家说了一下,双方达成了共识。

“也就是说养鸭子,比养鸡更加实惠?而且出栏之日更少,灭蝗效果更好?”赵桓也是第一次知道此事。

李纲点头说道:“供厨者,子鹅百日,子鸭六七十日,子鸡百八十余日,肉佳味美。”

“养鸡主要是为了鸡子,真的要是防蝗,臣在民间寻访,还是养鸭更合适,鸭比前段时间的姚舜辅献上的苍鸾,吃蝗虫几乎旗鼓相当。但是鸭不会飞,苍鸾还是更强一些。”

“需要多少钱来养?”赵桓问道。

李纲笑着说道:“一百三十二万贯即可购置三百万余只鸭子,这事陈子美已经在做了,淮南、两江都在尽力筹备。”

“不过陈家传信来说,防蝗用不上的话,他们也能把鸭肉卖了,鸭绒填充衣物用,所以开销他们就当是做买卖了,不用内帑国帑掏钱。”

“但是若是真的有蝗灾,可能用到驰道将鸭子送到灾区,大概需要占用驰道份额。”

赵桓仔细品了品,问道:“不用花钱了吗?”

“这些年,陈家为官家办事,也没少赚……”李纲提醒官家,陈家商贾身份。

商贾重利,陈子美这些年忙前忙后,可没少赚钱,这也是为何陈子美愿意继续下注的原因。

没有任何正向反馈,光赔钱,多大的家产早已经赔光了。

唐闳唐家,不就是这么赔光的吗?

“这防蝗还能做生意的吗?”赵桓也是哭笑不得,崇祯知道了,岂不是羡慕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