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第2/3页)

了解范嵊的所作所为。

“有劳这位兄台了,也就是说,咱家要想在这津口买卖胭脂水粉,只需要去官府报备,有邸店凭证的三等以上商贾凭证即可?”赵英随便找了一个茶舍的茶客,请了他一杯茶,善谈的津口人,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对方茶客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那还咋地,他津口知府还能卡着你不让你做买卖不行?”

赵英面不改色的问道:“不需要给他范嵊送点钱帛吗?我家家主乃江南豪商,银钱有的是。某在江南素问这范嵊是个饕餮,胃口很大。”

这个茶客衣着不是太华丽,俨然不是什么富贵户,听到赵英这么说,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茶客笑完,才摇头说道:“这位官人的话,某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江南人盛传范嵊胃口大,不给他送钱,就不能在津口混,其实不然。他做事是有失公允,让利豪商那是真的,被人埋怨了多少次了?可是却未曾有贪钱之说。”

“你也不看看津口到燕京才多远,官家就在燕京呢,他今天贪了钱,明天就被官家给抓走当典型了。那些退役军卒的组成的校尉,可不是吃干饭的。厉害着呢。”

“错非范嵊吃了熊心豹子胆,给他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

赵英还要再问,就被孙历给拉住,将现在尚膳楼的对话和赵英说了一遍。

茶客一看孙历从尚膳楼的方向跑过来,就知道这可能真的是江南豪商。

“这位大官人,你放心在津口做买卖!那范嵊胆敢公然索要你的钱帛,你只要站在这茶舍喊一嗓子,明个,咱大宋的皇帝就把范嵊给拿了!”茶客志得意满的说了一大堆津口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便利,旨在劝赵英落户。

赵英听着他自我标榜的话,点了点头,离开了茶舍,向着尚膳楼走去。

孙历亦步亦趋的跟着赵英,聆听这赵英对如何替官家办事的诀窍。

赵英一边快步走回尚膳楼,一边说道:“这个茶客是个浙江人,官话说的音并不准。”

“但是他对津口却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张口闭口就是津口的好处,生怕我们不在他们津口做买卖一样。这种认同感,才是大不易啊。”

“官家让我们调查他范嵊到底干的好不好,看看这些行商和游子的话,就最能反映问题,所以做什么事多上心,多考虑,总能想到办法。”

赵英匆匆赶回尚膳楼,对着赵桓耳语一番,说了说自己对津口之事的理解。

“官家,至于范嵊说的,臣倒是认为他说的有点道理。”赵英小心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说道:“就是说是朕让他大肆扰民,是朕让他把消息散播出去的?岂有此理!朕严令是不得扰民!”

赵英有些为难的小声说道:“以前太上皇南幸的时候,就喜欢说这个,下的命令越是严苛,就代表当地的官员就得准备越充足,接待的规格就得越高。”

“这都成官场上的规矩了。”

赵桓眼睛瞪得极大,还有这等操作?!

赵英无奈的点头,说道:“宣和二年的时候,太上皇临幸济南府,济南府府尹,不知道这等规矩,按着太上皇一切从简的命令,准备了简单的迎接和招待,太上皇还没走出济南府,这个府尹就被贬到了岭南了。”

“还是李邦彦精明,大观三年的时候,太上皇巡视两浙,走到余杭,李邦彦就准备了三十八道菜,七十二名舞姬款待太上皇,把太上皇哄的高兴了,就升官到了京中。”

赵桓左右看了看,所有人都低着脑袋,假装没听到这话。

赵桓看着陈子美,才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陈冲,陈冲就要送自己上等瘦马一匹。

那群知县事什么都不干,跑到河阴县去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