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朕要再次御驾亲征!(第2/3页)

“第五个问题,在士气上,在打掉北汉之后,赵光义薄情寡恩,赏赐极少,未行太原之上次,把所有收益归了封桩库,给他自己享用。”

“第五个原因,就是赵光义自己本人了,他自己宣称文武双全,力能劈石,勇冠三军,善射而力大无穷,结果呢?非要亲自上战场,被人射中双股,全线崩溃。”

“他四月,刚刚引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隳其故城。河东路动荡不已,急需休养生息与民生养,他大举兴兵而败,若不是杨家杨业死战雁门关,他连河东路就能丢了。”

赵桓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他说的不是臣子们的总结,他全都是从赵光义本人出发,去研究高粱河之战中,赵光义犯下的种种错误。

至于臣子们的锅,早就讨论完了,赵桓也看了不少,他主要从赵光义的角度去看,以史为镜。

这个总结是历代大臣们不敢总结的事。

敢说赵光义薄情寡恩的,赵桓绝对是大宋皇帝里的第一个。赵光义的牌坊可是雪中送炭。

没办法,谁让赵桓和沈从一样,瞧不上宋太宗那个调调。

而且他在太原直接下了明旨骂了赵光义,赵光义也不能跳出来打自己。

赵桓忽然想到,赵光义的尸首在北宋皇陵,被金人刨出来,现在还是暴尸荒野的状态。

也算是跳出来了。

赵桓之所以如此总结,完全是因为他要去来州做吉祥物,鼓舞士气,告诉宇文虚中御驾亲征,自己要做些什么。

宇文虚中很想把自己耳朵堵住,这些话都有些僭越。

自己的陛下,直呼赵光义之名,让他有些唏嘘。

“朕就不一样了,朕也不标榜自己什么力大无穷,朕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非常清楚,同样啊,打仗的事,朕会听岳飞的建议,步步为营。反正种少保走后,就数他能打了。”赵桓对着宇文虚中非常诚恳的说道。

从自己睁开眼的第一时间开始,打仗的具体事务安排,赵桓都是让种师道和岳飞来。

自己又不懂这些,也没有喜欢指手画脚的习惯。

他去就是个大宋将卒们一个上个状态。

士气+10000。

对于作战来说,这足以改变战局!

他就是抱着抚慰三军的目的去的。

赵桓将自己的想法,没有多少保留的跟宇文虚中交涉了一下,但是宇文虚中还是摇头说道:“官家想过没有,官家亲至来州城,若是辽阳打下来还好说,要是打不下来,官家,到那时,就难办了。”

“有话直说,没有外人。”赵桓对着宇文虚中直言不讳的说道。

文德殿里就一个赵桓,一个赵英,还有宇文虚中。这种奏对,连个记录都没有。

宇文虚中看官家这个势头,自己讲不明白,官家怕是还要亲征。

他想了想说道:“当初太宗皇帝回到京中已经八月初二,先是贬斥石守信的西京行在留守的职位,再贬斥了彰信军节度使刘遇,同时因为北伐不利,连平定太原的赏赐都免了。”

“最后逼死了皇子武功燕王赵德昭。”

逼死皇子赵德昭?

【历史事件提醒:赵德昭,乃是赵匡胤之次子,在赵光义登基之后,任京兆尹,等同开封府尹(储君),兼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尉,行监国之事。这也是为何是皇子,而不是皇侄的原因。】

【赵光义兵败回京,不行从征失律之罚,不行太原之赏,赵德昭上书言事,赵光义大怒不已。】

【而赵光义双股中箭时,诸将找不到赵光义所在,书信京中,让赵德昭监国,随时准备登基事宜。】

【赵光义明旨: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赵德昭无法辩白,被逼无以自明,退回私舍之后拔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