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至治之君也!(第4/4页)

“李太宰,你留一下。朕和你有点事商量。”

李纲俯首称是,其他几人离开了文德殿,殿上就只剩下了李纲和陆宰两个外廷大臣,还有内廷的赵英,以及皇帝赵桓。

连宫人都退下了。

这是当初留下的习惯,屏退左右,秘密的事秘密的说。

现在李清照接手了内廷的管理后,宫人们都安生了,但是这个习惯却留下了。

“新计省要建,你筹备着,这事是大事,不能马虎。”赵桓先把最重要的事说了。

新计省不是不建,而是现在不适合建。

不把货币问题解决了,计省建起来和过去一样,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原来计省的立意绝对是好的,可惜执行后才发现难度太大了些。

“臣省(xing)的。”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点头,才说起了内帑的事,他和李纲沟通很久。

最后还是依据里李纲的建议,票号归商部经营,而保管费收益,归内帑所有。

“那就这一百多家,其他票号的收益和这一百家收益区分开来。不能在多了。”赵桓无奈同意。

他说服不了李纲,因为李纲已经预设立场,说多少次都是白说。

他需要赵桓足够的强权。

而李纲也无法说服官家,他始终无法理解,官家为何坚持的削减内帑。

不过两人各退一步,一个把内帑的钱庄交给了大宋,让大宋的监察部门监察。减少出现的蛀虫的可能性。

一个把收益归了内帑,算是让官家的日子不那么难过。

不过经过沟通,李纲多少明白了些官家此举的目的,他笑着说道:“官家,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模样。”

“自六王毕,四海一,六合之内,皆皇帝之土,一家之天下矣。”

“现在官家的权势和尊贵,是官家应得的。”

“若非官家临危受命,于危难之际,救国救民,现今这天下不知道何等模样。”

李纲最后劝了一句,离开了文德殿,他还有事要做。

赵桓看着李纲的背影,愣愣的出神,其实他和李纲的根本冲突,是理念的冲突。

在赵桓心中,大宋之天下,归属于大宋天下内所有百姓!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赵家!

而李纲的内心,依旧是君君臣臣那一套的家天下。

赵桓从没认为自己这天下就是自己的。

而且他认为这天底下最大的蛀虫不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吗?

可惜的是,就是与自己配合极为默契的李纲,都不太同意自己的理念。

赵桓陷入了沉思,难道是朕矫情了?

李纲的意思很明显,官家明明是食物链顶端的老虎,非要吃草?

李纲连午饭都没吃,他需要跟陈冲交流下,保证官家对财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