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去(第2/4页)

“要不某建议让官家把孙博或者何栗召回京,负责此事?”

他越想越觉得合适,孙博和何栗在关中和河东路干的不错,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万一事情办砸了,岂不是要糟?

李邦彦看着李纲,双手在空中胡乱的挥动了两下,最后叹了口气,李纲这个宰相,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头一号啊!

有不懂圣意,听不懂皇帝的话,看不懂皇帝安排的人,能当上宰相吗?

李纲当上了!还干的不错!而且官家似乎没有换相的意思!

果然和当初自己看李纲一样,这个人处事太过周正,做事一流,可惜就是不会揣摩官家的圣意!

“李太宰啊,官家让你赈济灾民,就是你总体负责此事。官家的目的,就是扶持太宰啊!”

李邦彦一语点醒梦中人,笑着看着李纲。

赵桓的目的的确如李邦彦所说,他在给李纲功绩,让李纲对朝政的把握更强一些。

“虽然在我看来,李太宰这个宰相之位,稳如泰山,但是我依然想不明白,官家为何还要给你填上这么一笔功绩。”李邦彦皱着眉思虑了很久,他才摇头说道:“看不懂。”

“按理说,应该限制相权才对啊。为何还要给你一份这样的功绩呢?”

“某离开朝堂已经几个月了,对于官家,对于局势,已经判断不清楚了。唉。”

李邦彦叹气的说完,神情极为落寞,李纲这个位子,他当初做过,可惜他的皇帝是太上皇,弄钱是第一首要的任务。

现在的官家明显心怀大志,可惜李邦彦已经看不清楚官家的大志在何方了。

他忽然有些羡慕童贯和蔡京了,他们倒是一死了之,将身前是身后事撇下,再无忧虑。

而自己明知大宋已经有了新的明君,已经有了前所未有之变革之机遇,可惜,他无缘参与其中。

这种无法参与的感觉,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惆怅和落寞。

“谢士美之教诲。”李纲听懂了李邦彦话里行间的意思。

他虽然对官家为何不断的给他的功绩加码,有一些简单的猜测。

可惜他也看不太清楚,官家心中的大志到底在何方。

赵桓得知此事的时候,感叹了一句。

果然都是老狐狸精,自己还没做什么,这帮老狐狸精居然都猜到了一些。

“沈指挥,朕记得跟你说过,不要再派人盯着李太宰了。怎么还有李太宰的言报?”赵桓看着手中的札子说道。

李纲和李邦彦在府中的谈话,赵桓为何清楚,就是沈从递上来的言报。

他为何让李纲去问李邦彦,就是知道了李邦彦到底在搞些什么,他对河东路的工赈监赈灾事宜,总结的非常到位。

沈从想了想说道:“官家说不盯着李太宰,就负责保护太子啊安全就是。可是官家也说过盯着李邦彦啊。这是李邦彦的言报,官家。”

赵桓仔细想了想,有几分道理。

“沈从,朕再问你一遍!派你出宫做事!你愿不愿意!这上一指挥的庙太小了!”赵桓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沈从在他心里,不仅仅在自己刚才大宋时候的功臣!

更是继承了种师道遗志的种少保的义子!

赵桓一直想把种师道的政治遗产让沈从继承下来。

可惜沈从一直不太配合,而赵桓显然已经闻到了一些不太对的味道,那就是种师道给沈从留下了什么他不知道的遗嘱。

所以,沈从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了自己给他升官。

他已经直呼其名了,表示他心中的不满。

凭什么沈从就有遗嘱,而种师道就给自己留下了一句让大宋一直走下去的话呢?

当然赵桓刻意的忽略了《种家遗录》、《英才录》、《大宋兵制》这三本厚重的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