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这么牛的大太监,到底是谁?(第2/2页)

种师道看着落日余晖下的车队,也是为赵英这个皮赖的样子逗笑了。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果然不出这名太监所料。”

“三子登基称帝,命郭子仪和李光弼讨伐逆贼,先后收复了失地,平定了安史之乱,整顿朝堂。以‘请太上皇速归,朕做回太子’为由,接回了玄宗皇帝,并且软禁了玄宗。”

“当时有宫人不敬玄宗皇帝,这名太监就站出来,维护前唐玄宗皇帝。是当时,前唐玄宗皇帝也只剩下这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可以依靠,可以陪伴。”

“三子登基是为前唐肃宗皇帝,肃宗皇帝觉得这名太监,对玄宗皇帝太过忠诚,唯恐有宫闱之乱。”

“就将这名太监流放到了巫州。”

“行至巫州,看到了玄宗皇帝喜欢吃的荠菜,感慨万分,言: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他以荠菜为名,实际却是害怕玄宗皇帝连荠菜都没得吃。气味终不改,他还是那个太监,立侍左右而不敢倚靠任何东西的太监。”

倒是个忠心的太监,赵桓感慨,他想到了童贯,也是扔下了捷胜军的军权,放下了自己一辈子打拼下来的一切,悉数交还给朝廷,只身前往南方投奔赵佶。

难道童贯不知道战事平定,他的下场吗?

而且当时的庙算,制定的种种战略,还有不授予武将阵图的事,童贯也是看在眼里的。

金兵只有三万精锐,怎么可能攻得下来汴京城?

到战事平定,童贯又如何自处?

放下一切,说的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但是童贯就那么走了,单骑出京,南下寻他的太上皇去了。

赵桓看着自己的大太监,赵英笨拙的推车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前唐肃宗皇帝大赦天下,这名太监呢,才从巫州,回到了朗州。结果在朗州,听闻前唐玄宗皇帝已经驾崩。这名太监北望长安,嚎啕大哭,活活哭死,时人无不动容。”

“官家以为,这名太监是忠?是奸?”

赵桓觉得这是一道送分题,说道:“这还用说,自然是极大的忠臣、能臣无疑。”

可不是吗?比自己家这只大太监,强太多了!

“只是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