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从来如此,便对吗?(第2/3页)

这群人对自己没有忠诚度,对大宋也没有忠诚度,利用朝堂谋取私利,自古以来,多少贪官污吏皆为如此?可能这才是大多数官员的常态。

但是他们对敌人抱有幻想,通过不平等的条约,换来什么?

只会换来更多的入侵,换来更多的压榨。换来大宋的颠覆。

大青果已经用自己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告诉了他,绥靖的后果,只能是灭亡。拥有身份证的溥仪正看着他呢!

赵桓不想当俘虏,他现在所有的挣扎,都是基于这个目的而做。

而且看到陈州门前数万军士的死的时候,看到宇文虚中的时候,他就知道,大宋还没到亡的时候。

说句玄学的事,那就是大宋气数未尽,在整个民间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只要好好经营,未必没有翻盘的余地。

虽然现在三路高地被破,敌人打到了高地塔前,但是赵桓依然不想选择投降,结束本局比赛。

游戏可以从新开局,但是这人生能从新开局吗?

只是他的话依然没能惊醒沉浸在幻想中的朝堂大员们,他们依然寄希望于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不愿放弃自己现在优越的生活,不愿放弃自己现在躺着数钱的日子,醉生梦死,或许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吧。

“自太宗皇帝起,对外之战,胜了,岁赐显得皇恩浩荡,输了岁赐换取和平,从来都是如此,陛下。”蔡攸俯首说道,新帝总会如此,选择励精图治,可是没过多久,故态萌发。

他相信现在这个新登上皇位的赵桓的内心,是励精图治想要开创一番事业,想要选择不一样的路,可是真的有的选吗?

他到最后还是要议和。

禁军无作战之勇,怯战畏战,在金兵手下无一合之敌。

天下失地农民接连起事,前有方腊、梁山,现在天下失地农民,在国仇家恨面前,暂时止住了起事,但是大宋河东路被打的稀巴烂,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也被打了个对穿,来年岁收绝对惨不忍睹。

江南岁收士绅把持,稍有风向,就是天公不作美,无粮无钱。

禁军已然成为了招降纳叛,安抚流民的工具,军纪涣散,战斗力几乎没有,战时怯退,若无钱无粮,几十万手持武器的禁军哗变,那个画面,实在太美,冗兵之疾,岁收十有五六就在其上。

冗官,唐时一次科举录取仅三四十人,到了大宋太祖太宗之时,动辄四五百人。

而大宋对宗亲和亲信弟子极为优厚,随意授官,很多宗亲在襁褓里就有了寄禄官,获得俸禄。

而其他的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到荫补官,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融入官员体系。

朝堂官员臃肿,地方官员上也是如此。

唐朝的道州县三级制度,宋朝设置了路、州、县三级。

但仅大宋路一级,就为了分权划分了四个大司,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还有大小通判官,臃肿到了极致。

元丰改制之后,冗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科举每次录取限一百二十人以内,荫补官也有了限制,可惜这一切在赵佶上位之后,都化为了乌有。

元丰改制想要解决冗官问题,彻底爆发。

他的父亲蔡京与赵佶,公开卖官鬻爵,直言“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冗官制度经过反弹之后,更为恐怖,直接把大宋最后一口气给断了。

蔡攸也不是天生就是卖国贼,少有壮志,入了朝堂才发现身不由己。

在新帝身上,他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从来如此。

不得已而为之啊,不同流合污,哪有立锥之地?

到最后还不是变成了当年自己讨厌的模样?

蔡攸长长的叹息,他叹息的是当年的自己,可惜少年已乘黄鹤去,现在空余一身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