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这么巧吗?

不过她也不认识会苏绣的人,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

从苏绣店中出来以后,纪松柏也没别的事,便带着靳木桐去老友的颜料店。

去颜料店之前,靳木桐回酒店将古画和《雨景图》都带了出来,一同前往。

“我这个好友做颜料很厉害,鉴定古画也是一把好手,其实他自己在绘画上也造诣很深,只可惜他说师父传下的规矩,做了颜料就不再画全画,这样也就不会抢了画师的饭碗。你这画倒是可以让他也看看。”

靳木桐没有接触过颜料大师,听到这样的规矩也觉得新鲜。

来到这家店面,刚走进店,便看见几个草书的大字:孜孜匠心,熬千年之色。

店铺里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矿石的味道,店里没有人,内间传来研磨石粉的声音。

“你跟我进来吧,老杨估计正在碾磨颜料呢。”

靳木桐跟着师父走进了里间,只见一个老人正一手拿起榔头,另一手拿起矿石,敲了几下。

矿石被敲下了几块,他便又开始用杵子研磨,然后用筛子过滤掉比较大的颗粒。

“老杨。”纪松柏看了一会,走了进去。

“哎呀,老纪,你怎么来了苏州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杨书辛站了起来,高兴的说道。

“告诉你又怎么样,你还不是整天埋头磨你的矿石。”纪松柏虎着脸。

杨书辛哈哈一笑:“没有我每天埋头给你磨矿石,你们能有那么多能用的颜料么?”

纪松柏:“那倒也是。”

杨书辛忍不住抱怨道:“可我就是每天加班加点的,也没办法啊,你们修复组的一天一个电话的催,如今有些颜色,真不是我不给你,是矿石太难找了。”

纪松柏点点头:“哎,我也知道,原本就稀有,你尽力找便是,实在没有,我能等。你也没找个帮手啥的?”

杨书辛一说起这个话题也觉得有些心酸:“哎,干我们这行的,就是太苦了,一磨就是一天十个小时,小年轻干不了的,我也找不到人接手,只能我干一天算一天咯。”

他说到这里,抬头看见站在一旁的靳木桐,微微一愣:“这女孩是……”

纪松柏笑道:“这是我刚收的徒弟,这次就是为她来找你的。”

杨书辛气得想打人:“我这几十年了都收不到徒,你刚一收到就故意带来眼气我的是不是?”

纪松柏笑着示意靳木桐拿出两幅图:“你看看吧,就是这两幅。都是需要修复的,还没找到颜料呢,过来看看你这里能不能找到合适的。”

杨书辛一看见画,玩笑的神色立刻收敛,戴上老花镜,小心展开画,仔细研究。

“这幅图,应该出自清朝初期,画法有些陌生,没有题款,我也猜不出是谁。这幅图就很明显了,上头有乾隆御题,应该是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金廷标所画,这画保存的不太好啊……”

靳木桐答道:“这是我无意中接的修复的单子,保存的的确不好,因为这幅画的主人急需要将它修好所以我跟着师父来了苏州找颜料。”

纪松柏之前也没看过这画,此时也是仔细研究:“金廷标的画故宫和台北故宫都有,故宫里的我修过几幅,他的画风格鲜明,很好辨认。据说清末流出宫一些,没想到竟在这里看见了,不过这幅画的风格跟他以往的不太像。”

杨书辛也认可老友的话,补充了一句:“风格是不太像,不过确系是真迹。”

高手过招,就是这样,三言两语的就鉴定完了,靳木桐还懵着呢。

怎么看出是真迹的了?

杨书辛察觉到靳木桐的表情,哈哈一笑:“我就不在你师父面前班门弄斧了,让他说。”

纪松柏指着山间的朦胧感说道:“国画里,要表达狂风骤雨其实很难做到,不过这山间弥漫的云气便是烘托此时的天气,不过这还只是一部分,你看这里两个小人,这纤夫的衣服被吹起,正在使劲拉纤绳,樵夫的帽子也被吹歪了,这个小娃娃正在使劲的拽着伞不让风吹跑,这些都是表达风雨很大的意思。再看看这,这些江中竹筏被吹得东倒西歪,说明水流很急。”